解连环.雪意

画檐岑寂。送寥空倦眼,乱鸦飞急。

护冻云、戏玉犹悭,任剪取凤翎,不成抛掷。

睡起痴龙,但小试、残年风色。

照银灯点点,絮粉泪痕,何处相识。幽寻灞桥路隔。

对薰炉篆缕,清梦难觅。

做几番、酒醒天寒,唤山寺夜钟,水楼长笛。

万里苍茫,倩谁问、飞琼消息。

折梅花、故人故里,寄愁未得。

形式: 词牌: 解连环

鉴赏

这首《解连环·雪意》由清代词人周之琦所作,描绘了一幅冬日雪景图,充满了静谧与凄美之感。

词的开篇“画檐岑寂”,便已营造出一种寂静而清冷的氛围。接着,“送寥空倦眼,乱鸦飞急”两句,通过描写倦眼远眺,乱鸦急飞的景象,进一步渲染了冬日黄昏的寂寥与苍凉。词人以“护冻云、戏玉犹悭”描绘云层中的雪花,虽欲飘落却犹显吝啬,形象地表现了雪花的稀疏与珍贵。

“任剪取凤翎,不成抛掷”一句,运用比喻手法,将雪花比作凤翎,既展现了雪花的轻盈与美丽,也暗示了词人对雪花的珍视之情。接下来,“睡起痴龙,但小试、残年风色”则以“痴龙”喻指冬日的寒冷,通过“小试”一词,生动地描绘了冬日初寒的微妙变化。

“照银灯点点,絮粉泪痕,何处相识”几句,通过银灯的微光与雪花的细碎,以及似泪痕般的雪花,营造出一种温馨而又略带哀愁的氛围,仿佛在寻找着某种难以言说的情感共鸣。

“幽寻灞桥路隔”一句,借用唐代诗人王之涣《登鹳雀楼》中的典故,表达了词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与怀念。接下来,“对薰炉篆缕,清梦难觅”则通过描述薰炉上篆刻的烟缕,暗示了词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以及对往昔美好梦境的追寻与失落。

“做几番、酒醒天寒,唤山寺夜钟,水楼长笛”几句,通过酒醒后的寒冷、山寺的夜钟声和水楼的长笛声,进一步深化了词人的孤独感与对远方的思念。最后,“万里苍茫,倩谁问、飞琼消息”表达了词人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挂念,以及对未知世界的迷茫与探索。

“折梅花、故人故里,寄愁未得”一句,以折梅寄情为结尾,寄托了词人对故乡与故人的深深思念,以及未能传达情感的遗憾。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沉的情感表达,展现了冬日雪景的独特魅力,以及词人内心丰富的情感世界。

收录诗词(402)

周之琦(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清嘉庆十三年(公元一八0八年)进士,改庶吉士。散馆,授编修。累官广西巡抚,疏言筑堤赈灾等事,凡数十上。道光二十六年,因病乞休。病逝于家中。工词,浑融深厚,瓣香北宋,有《金梁梦月词》二卷,《怀梦词》二卷,《鸿雪词》二卷,《退庵词》一卷,总名《心日斋词》,传于世。辑有《心日斋十六家词选》

  • 字:稚圭
  • 籍贯:河南祥符(今河南开封)
  • 生卒年:公元1782年~1862年

相关古诗词

解连环

驿尘三辅。向邮亭系马,晚钟敲雨。

看荒垣、几日清秋,恰疏柳当门,暗牵离绪。

半枕浮生,问短梦、今宵何处。

任吟笺香冷,画浊泪深,归思难赋。滹沱去程记否。

料重寻往迹,爪印非故。

尽思量、南走邯郸,盼漳水铜台,旧乡云树。

唤客山灵,又相约、明朝西去。

寄愁心、雁飞雁落,夜长自语。

形式: 词牌: 解连环

金缕曲.芙初残腊抵京,况味寂寥,次韵赋赠

玉斝春风暖。尽宵深、炉香飘尽,烛花烧短。

店月桥霜经行处,缕缕梦魂谁管。

向竹里、今番重款。

别泪青衫痕犹凝,料琵琶、听彻歌声软。

闲细数,雁程缓。征尘写入江南怨。

自沈吟、紫箫非旧,翠衾空展。

燕麦元都无人问,况是素弦声断。

更休诉、京华游倦。

鸥鹭江湖还漂泊,甚闲云、容易随舒卷。

回首处,晋陵远。

形式: 词牌: 贺新郎

金缕曲.夜坐叠前韵

画鸭香心暖。倚黄昏、岁残时序,漏长檠短。

官阁梅花开犹未,吹破一枝羌管。

念独夜、清尊谁款。

弹指春光天街近,渐东风、飏得红尘软。

吟拥鼻,数声缓。金梁此夕啼鸦怨。

黯消凝、旧山图画,不堪重展。

烟梦凄迷无寻处,多事彩云吹断。

算顾曲、心情都倦。

唤起青鸾归飞去,看樊楼、十二珠帘卷。

千里外,寄愁远。

形式: 词牌: 贺新郎

三姝媚.樱桃

垂檐红半亸。渐饧箫吹残,荼蘼开过。

乍启唇朱,趁小腰蛮舞,玉颜初破。

禁苑偷衔,怜蘸羽、莺黄微涴。

记忆妆楼,闲折娇春,粉香千朵。还对珍丛婀娜。

问露液承盘,为谁轻堕。

翠笼分携,送锦鞍归去,闷拈珠颗。

寄远年年,将恨与、鲛绡俱裹。

怕说杯停婪尾,繁阴梦锁。

形式: 词牌: 三姝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