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德观(其二)

绿蓑青笠惯菰蒲,错认东湖处士居。

舟尾笑迎车后客,渡头催买网中鱼。

水程趣戍半规日,山意论交千卷书。

归去重楼试凝望,恍曾云气矗凌虚。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翻译

他常穿绿色蓑衣戴青色斗笠,在菰蒲丛中生活,误以为是东湖隐士的居所。
船尾的人笑着迎接从车后来的客人,渡口的人催促着买刚捕捞上来的鱼。
在水路旅程中,一半的时间已过,如同半个太阳挂在天边,山间的交谈仿佛读了千卷书一般丰富。
回去时,他站在高楼之上眺望,恍惚间觉得云气直冲天际,如同曾经的梦境。

注释

绿蓑:绿色的蓑衣。
青笠:青色的斗笠。
菰蒲:水生植物,古人常用来隐居。
东湖处士居:东湖的隐士住所。
舟尾笑迎:船尾的人热情地迎接。
车后客:可能指赶路的行人。
渡头:河边的渡口。
网中鱼:刚捕捞的鱼。
水程趣戍:水路行程中的时光。
半规日:半个太阳,表示时间已过半。
山意论交:山间的交谈,如朋友间的交流。
千卷书:形容知识丰富,交谈内容广泛。
归去:返回。
重楼:多层的楼房。
凝望:专注地看。
云气矗凌虚:云雾直入天空,形容景象奇幻。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的画面,诗人郑清之以细腻的笔触,刻画了一个隐士般的生活场景。首句“绿蓑青笠惯菰蒲”形象地展现了渔夫身着绿色蓑衣、头戴青色斗笠,常在湖边的菰蒲丛中穿梭,过着与自然亲近的生活。次句“错认东湖处士居”暗示了诗人误将此地当作隐士的居所,流露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接下来的两句“舟尾笑迎车后客,渡头催买网中鱼”,通过渔夫的热情好客和对捕鱼的熟练,进一步渲染了渔村的淳朴与热闹。诗人在这里寓言性地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以及对渔市生活的喜爱。

“水程趣戍半规日,山意论交千卷书”则转向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他想象着在舟行途中,时间仿佛在与山水的交谈中悄然流逝,自己仿佛在阅读着大自然的千卷诗书,寓言了人生的哲理和对知识的追求。

最后两句“归去重楼试凝望,恍曾云气矗凌虚”,诗人站在高楼之上,回望刚才的渔村景色,仿佛看见了云气蒸腾,如在仙境,表达了他对这种宁静生活的留恋和对超脱尘世的遐想。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笔触,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田园风光,同时也融入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收录诗词(351)

郑清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初名燮,、文叔,别号安晚。嘉泰二年进士及第。历官光禄大夫,左、右丞相,太傅,卫国公(齐国公)等。淳祐末年,元兵大举侵宋,进十龟元吉箴劝帝励精图治,未能实施,而后退仕隐居,諡忠定,著有《安晚集》六十卷

  • 字:德源
  • 籍贯:庆元道鄞县(今浙江宁波)
  • 生卒年:1176—1251

相关古诗词

旌德观(其一)

瀛丈移从弱水间,君恩泮奂得跻攀。

茗香壶酒成三事,巾褐枝筇佔独班。

境胜亦能充道胜,官闲何似在家闲。

玄都犹有桃花在,更向西湖访好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晨兴散步(其二)

僧居西畔鹤居南,我向中边住此庵。

岁晚结交松莫逆,老来知味菜分甘。

禅心每日闲中得,世事新从梦里谙。

隐几空明香穗断,净揩双目对晴岚。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覃]韵

晨兴散步(其一)

软红销尽利名缰,兴到湖山取次行。

万马拍堤春浪起,一龟曝日晓峰横。

客中寝饭根尘寂,雪后松篁意气生。

身是定僧无欠剩,惟馀双鹤报寒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晨兴散步(其三)

晚岁知非蘧伯玉,前身作脱戒师兄。

青山不灼利名火,白发能销忿欲兵。

境对虚空全体现,眼无拣择内心平。

晓窗醒寂关何事,到枕清钟一两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