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由明代诗人蔡清所作,题为《白鹿洞书院武侯靖节祠二首(其二)》。诗中以“靖节当年更隐忧”开篇,巧妙地将陶渊明(字靖节)与诸葛亮(字孔明,后世尊称武侯)两位历史人物相联系,表达了对他们的深沉感慨和复杂情感。
“欲为诸葛势难筹”,进一步揭示了诸葛亮在政治军事上的巨大压力和挑战,暗示了他虽有雄才大略,却难以应对复杂多变的政治局势。这种无奈和无力感,与陶渊明归隐田园、追求心灵自由的生活态度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不同人生选择所带来的不同境遇和内心世界。
“眼中风物皆非旧,惟有黄花共晚秋”,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秋天的景象,黄花(菊花)在晚秋时节依然绽放,象征着坚韧不屈的生命力。这里的“风物皆非旧”不仅指自然环境的变化,也暗含了对人事沧桑、世事无常的感慨。黄花与晚秋的共同存在,既是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是对时间流逝、生命永恒的哲思。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深刻探讨了个人命运与时代背景之间的关系,以及在面对困境时不同选择所带来的不同人生体验。蔡清借古喻今,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和对人生价值的思考,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