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子妆慢.和石工敬跻堂秋望

雕槛约波,画窗临水,镜外衣尘花雾。

闹红歌板叠鸳桡,占新凉、暗输烟鹭。秋心最苦。

听叶底、啼蝉未住。旧池台,指数行宫柳,仙舻何许。

行云路。碧汉风多,怨共铜狄语。

笛寒天远咽离鸿,溯夕沧、恐无归处。愁红懒舞。

剩孤恨、如潮来去。对西山、立尽重帘暮雨。

形式:

鉴赏

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深秋时节的景致与情感。开篇“雕槛约波,画窗临水”,以精美的建筑与自然景观相映衬,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忧郁的氛围。接着,“镜外衣尘花雾”一句,运用比喻手法,将衣物比作花雾,形象地描绘了秋季的景象,同时也暗示了时光的流逝与物是人非的感慨。

“闹红歌板叠鸳桡,占新凉、暗输烟鹭”两句,通过对比热闹与寂静,展现了秋天特有的凉意与宁静之美。其中,“闹红”与“烟鹭”形成鲜明对比,前者代表了夏日的繁华与生机,后者则象征着秋日的淡泊与宁静,巧妙地传达了季节更替的意味。

“秋心最苦”直接点明了主题,表达了词人内心深处的哀愁与感伤。接下来,“听叶底、啼蝉未住”一句,通过听觉描写,进一步强化了秋天的寂寥与凄美,蝉鸣声在空旷的叶间回荡,仿佛在诉说着无尽的哀愁。

“旧池台,指数行宫柳,仙舻何许”几句,将目光转向历史与传说,通过描述古老的池塘、行宫与仙舟,引发了对过往辉煌与现今落寞的感慨,体现了词人对时间流逝、人事变迁的深深忧虑。

“行云路。碧汉风多,怨共铜狄语”中,“行云路”象征着人生的漂泊不定,“碧汉风多”则暗示了环境的变幻莫测,两者共同构成了词人内心的孤独与迷茫。“怨共铜狄语”则借用了古代神话中的铜狄(铜像)与人的对话,表达了词人在面对命运时的无奈与抗争。

最后,“笛寒天远咽离鸿,溯夕沧、恐无归处”两句,通过笛声与离鸿的意象,进一步渲染了词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助。笛声在遥远的天空中回响,如同离鸿般不知归宿,表达了对未来的不确定与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愁红懒舞。剩孤恨、如潮来去”中,“愁红”与“孤恨”形象地描绘了词人内心的愁绪与遗憾,如同潮水般涌来又退去,难以平息。这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也反映了对世间万物变化无常的深刻理解。

“对西山、立尽重帘暮雨”结尾,词人独自面对西山,任由暮雨打湿窗帘,这一场景既是对前文情感的总结,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它暗示了词人在面对自然与人生的复杂关系时,选择了一种静默而深沉的态度,以期在孤独中寻找内心的平静与解脱。

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对秋日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个人情感与人生哲理的深刻探讨,展现了一位词人对生命、时间与自然之间复杂关系的独到见解,充满了深邃的情感与哲学思考。

收录诗词(271)

郭则沄(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宴清都.瓶花簃词集,咏瓶中芍药,限宴清都调

障蜡余寒浅。芳情托、汉宫春后归燕。

瑛槃罢舞,琼壶悄熨,晓丛初剪。

吹香怨隔雕阑,惓旧■、东风半面。

教画阁、遂唱飞来,偎■笑靥如展。

青■翠管长闲,游蓬紫曲,欢绪天远。

愁漪泪叠,离烟思冷,倚情伤晚。

凭谁为歌金缕,只点入、悲花倦眼。

检梦痕、惜取琼枝,啼红洒遍。

形式:

烛影摇红.为蔚如题楼台梦影图

啼雁烟江,几行残柳斜阳坠。

絮花狼藉掩雕阑,千感筝心敛未。

引危弦、回潮又起。楼台如梦,冷约閒鸥,商量身世。

还忍伶俜,梦回虚盼归舟字。

散场欢笑水东西,多少牵愁地。断稿沧州漫理。

睇红桑、迷茫海气。斗槎回后,待讯钟山,年时荒翠。

形式:

双双燕.哲园灯社以新燕命题,同人写新燕为灯。因题小词,并索诸君同赋

旧帘剪断斜阳影,东风又窥朱户。

春寒怨晚,山暝水昏慵度。

飘梦雕阑未稳,蓦偷眼、梨云深处。

新来瘦了垂杨,怎约流莺同住。私语。伶俜翠羽。

楼望久、恩情忍抛芳缕。珊钩初挂,暗怯乱红争舞。

勾起蘼芜倦绪。问别后、乌衣谁主。

羞傍画檐,长日趁人来去。

形式:

霜花腴.赠孟劬

旧京倦笛,占绮秋、天香唤起词仙。

花影帘低,药烟窗暗,吟怀梦味俱閒。楚兰自怜。

系暮愁、分付骚笺。

尽荒波、老却沧鸥,禁他留眄水云寒。

鹓侣几人长健。叹残山满眼,去住都难。

白社樽疏,青门身懒,归鸿负约年年。怨歌漫传。

算倦游、还恋危栏。劝清欢、补理巾裘,镜霜珍重看。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