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郑慧修贞孝女挽诗

不字香闺廿六年,皎然贞孝达于天。

慈航有路同成佛,素璧无瑕合證禅。

桑梓祇应传故迹,蓼莪未忍读终篇。

红楼勘破繁华梦,百级浮图火底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鉴赏

这首挽诗《新竹郑慧修贞孝女挽诗》由清代末年至近现代初的汪春源所作,是对一位名为郑慧修的贞孝女的哀悼与赞美。诗中充满了对郑慧修高尚品德和坚定信仰的颂扬。

首句“不字香闺廿六年”,点明了郑慧修在闺阁中守身如玉,未曾嫁人,坚守贞洁长达二十六年。接着,“皎然贞孝达于天”一句,以“皎然”形容其贞洁之光如同月光般明亮,达到了天界的高度,表达了对她贞节品质的高度赞扬。

“慈航有路同成佛,素璧无瑕合證禅。”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郑慧修的修行之路,她如同慈航普渡众生的菩萨,最终达到成佛的境界;她的内心如同无瑕的白璧,证悟了禅理,达到了心灵的纯净与宁静。

“桑梓祇应传故迹,蓼莪未忍读终篇。”这里借用了《诗经》中的“蓼莪”篇,表达了对郑慧修事迹的敬仰之情,认为她的故事应该被后人铭记,但又不忍心读完,似乎在表达对她的怀念与敬重。

最后,“红楼勘破繁华梦,百级浮图火底莲。”这两句诗意深邃,寓意丰富。前一句“红楼勘破繁华梦”暗示郑慧修超越了世俗的繁华与梦想,达到了精神上的觉醒与解脱;后一句“百级浮图火底莲”则比喻她在修行的道路上,如同莲花般在烈火中绽放,象征着她坚定的信念和高尚的品格。

整首诗通过对郑慧修一生的描述,展现了她对贞洁、修行和精神追求的执着与献身,同时也表达了对她的深切缅怀和崇高敬意。

收录诗词(9)

汪春源(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字少羲。晚年自署柳塘,祖籍厦门。父亲汪翁牛,母亲吴氏凤。1895年,甲午战败之后,清廷《马关条约》割台议和,作为台湾举人,正在京城准备考进士,他是最早参与上书反对的,《台湾风云》作者阎延文博士称之为“公车上书第一人”;另外,又恰是台湾历史上的最后一名进士。辛亥革命后,定居鼓浪屿。著有《柳塘诗文集》

  • 字:杏泉
  • 籍贯:台南安平
  • 生卒年:1869—1923

相关古诗词

补祝叔臧先生四十双寿

在山泉水清如许,横海风涛幻亦奇。

入社名流皆北面,传觞盛会又南皮。

弄孙喜点汾阳颔,偕老欣齐德曜眉。

愧我却超刚入幕,效颦聊晋祝延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壬戌五月十八日为菽庄林先生偕德配龚夫人四十有八双寿闰五重庆诗以祝之(其一)

忆昔甲寅逢闰夏,于今八载又张筵。

画眉京兆闺房韵,点颔汾阳福寿全。

诗笔风流主坛坫,梅花眷属总神仙。

园亭真率罗耆旧,洛社温公最少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壬戌五月十八日为菽庄林先生偕德配龚夫人四十有八双寿闰五重庆诗以祝之(其二)

五月重逢介玉觞,万年茀禄咏鸳鸯。

平生爱客同严武,佳日吟诗拓菽庄。

益荚阶蓂真瑞事,斟蒲樽酒正浓香。

双星耿耿中天耀,觅句登堂颂寿康。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澎湖秋兴

错落澎山翠影收,天然屹峙镇中流。

晓来蜃气侵人冷,夜半涛声入耳愁。

岛屿潆洄穷水际,帆樯浩荡挂云头。

登临极目沧波外,疑是洞庭一色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