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桃源(其二)

舍舟入洞夕阳斜,得见方村八九家。

林锁山环藏屋宇,鸡鸣犬吠隐烟霞。

宁知门有今朝客,可使灯开昨夜花。

共喜相邀询动止,呼童汲水煮仙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翻译

在夕阳西下的时候,我离开小船进入山洞,看到了大约八九户人家的方村。
村庄被树林环绕,山峦相依,房屋隐藏在其中,鸡鸣犬吠声融入了云雾缭绕的景色中。
没想到今天会有客人来访,昨天的灯火仿佛还在为他们开放。
大家都很高兴地邀请对方,询问彼此的行踪,叫来孩子打水煮上好茶,准备款待。

注释

舍舟:离开小船。
入洞:进入山洞。
夕阳斜:夕阳西下。
林锁:树林环绕。
山环:山峦相依。
藏屋宇:隐藏房屋。
宁知:没想到。
今朝客:今日的客人。
昨夜花:昨日的灯火。
共喜:共同欢喜。
相邀:互相邀请。
动止:行踪。
呼童:叫来孩子。
汲水:打水。
仙茶:好茶。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田园生活图景。诗人在傍晚时分驾舟进入一个洞中,阳光斜射之下,他得以看到远处方圆的村庄和八九个家庭的踪迹。这是一个隐蔽而自成一体的世界,林木将山环绕,屋宇被自然之美所掩藏。鸡鸣犬吠的声音在烟霞中回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氛围。

诗人指出,在这样一个地方,有客人来访,这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情,可以点亮灯火,让昨夜的花朵重新绽放。诗中的“共喜相邀询动止”表达了人们在这种自然环境中相互邀请,共同享受大自然赋予的美好时光。

最后一句“呼童汲水煮仙茶”则描写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景,孩子们被叫来打水,用以冲泡仙茶,这不仅是对生活的一种享受,也反映出诗人对于简单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理想生活的追求,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深切感悟。

收录诗词(162)

无名氏(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桃源(其四)

忆前复入武陵溪,野水微茫烟树迷。

岩闭不闻仙犬吠,山深惟听鹧鸪啼。

神仙悬隔今非昔,乌兔循环东复西。

应向洞中存隐迹,芳名留与后人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题桃源(其三)

远近人家尽见招,小童环立总垂髫。

玄冰满碗侵肌爽,绛雪堆盘入口消。

山内不知今晋代,座中犹自问秦朝。

夜深时向花前立,遥见双株合凤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题旌忠亭

贼壮兵孤众胆惊,忠臣此日见专城。

负君罪大宁如死,守土诚坚不问生。

报国寸心无自愧,呼天浩气几时平。

潺湲多少英雄泪,千古封江不断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题震泽寺壁

民力久已竭,天乎不见怜。

三年两遭水,十室九无烟。

田没官徵赋,家贫子卖钱。

秋风江上路,忽见渡江船。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