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阴崖舞凤图

画船昨泛湘江曲,江上萧疏森紫玉。

天边彩凤忽飞来,羽毛犹带湘云绿。

阴崖晓霁暖烟消,翠蕤飞舞风翛翛。

九疑凝黛湘波静,林间彷佛闻箫韶。

黄陵庙前春欲暮,鹧鸪啼断班班雨。

好向虞廷览德辉,碧梧菶菶抟桑曙。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阴崖舞凤图景。开篇“画船昨泛湘江曲”,以“画船”二字引出画面,仿佛读者已置身于湘江之畔,乘船游历。接着“江上萧疏森紫玉”,以“紫玉”形容江岸的树木,既展现了江边的自然美景,也营造了神秘而清幽的氛围。

“天边彩凤忽飞来,羽毛犹带湘云绿”两句,将画面推向高潮。彩凤的突然出现,给宁静的画面添上了生命的活力,其羽毛的颜色与远处的湘云相映成趣,展现出一种和谐之美。

“阴崖晓霁暖烟消,翠蕤飞舞风翛翛”描绘了清晨阳光初照,阴崖上的雾气逐渐散去,翠绿的草木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如同舞动的翠色丝带,生动地表现了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

“九疑凝黛湘波静,林间彷佛闻箫韶”则进一步渲染了画面的静谧与祥和。九疑山的山峰在晨光中显得格外深邃,湘江的水面平静如镜,仿佛能听到远处传来的箫韶之音,增添了几分神秘与诗意。

最后,“黄陵庙前春欲暮,鹧鸪啼断班班雨”将画面拉回现实,黄陵庙前的春天即将过去,鹧鸪鸟的啼声在细雨中回荡,既有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也有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将一幅幅自然景观与神话传说交织在一起,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和谐,也蕴含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赞美。

收录诗词(385)

何乔新(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天苗。何文渊第三子。明代大臣。景泰五年(1454)中进士,后拜刑部侍郎。孝宗嗣位,万安、刘吉等忌乔新刚正,出为南京刑部尚书。未几,复代杜铭为刑部尚书。孝宗弘治元年(1488年)正月,吏部尚书王恕举荐为刑部尚书,弘治四年八月(1491年)辞官归里,辞官后杜门著述。弘治十五年十二月二十二日(1503年1月19日)卒,年七十六岁。正德十一年(1516年),追赠太子太保,次年追谥文肃

  • 号:椒丘
  • 籍贯:江西广昌旴江镇
  • 生卒年:1427年-1502年

相关古诗词

题霜林孤鹰图

霜林摇落秋天迥,鸷鸟摩空风力劲。

大鹏却避狡兔愁,老树无声万山静。

乔柯独立何雄哉,金眸玉爪非凡材。

健翮孤骞晴雪落,老拳怒攫寒云开。

荒城古社多狐鼠,閟翳荆榛啸烟雨。

乘秋一扫妖穴空,万里寒霄看高翥。

形式: 古风

白发行

我昔年方十六七,面如玉盘发如漆。

玉河堤上脩褉时,公子王孙皆自失。

圣朝天子诏兴贤,词场早著祖生鞭。

杏花园中会群彦,同辈共诧人中仙。

天官抡材官粉署,昼阅刑书夜缣素。

谁云劳悴损容颜,双鬓青青祗如故。

外台持宪陟薇垣,北临汳水南闽山。

奸氓老吏窃相语,使君精悍犹童颜。

一从仗钺临冀北,渐觉三茎五茎白。

承恩召拜秋官卿,犹幸簪中强半黑。

去年解绂辞清朝,归来林下自逍遥。

满头一夕垂白雪,纵遇春风未易消。

少时一览辄成诵,笔底词源似泉涌。

于今百过旋遗忘,挥毫不啻千钧重。

閒中览镜空自悲,百岁光阴能几时。

家人进酒强开慰,天运如此非人为。

有形毕竟还销烁,世上应无不死药。

何须懊恼伤心神,知命知天且为乐。

形式: 古风

题南山晚翠图

姑苏才子凤池仙,气吐胸中常浩然。

能书能诗亦工画,妙处往往逼辋川。

不学赵昌画牡丹,金丝粉瓣誇清妍。

不学徐熙画渚莲,绛绡翠幄映漪涟。

酒酣放笔恣挥写,峥嵘磥砢天机全。

墨汁淋漓云雾湿,黛色暝与徂徕连。

生平抱负与众异,劲气凛凛见毫端。

初疑晴影落屏障,六月飒飒秋飙寒。

又疑潜蛟在素壁,带得寒涛洒四筵。

毕宏韦偃称好手,此图与之孰后先。

玄都障子不复见,三绝令人怀郑虔。

我昔见松武侯庙,龙虎攫拿锦水边。

又尝见之晋山麓,屈铁交错森戈鋋。

归来对此为动色,摩挲老眼思昔年。

固知画者有深意,画中有意谁能言。

亭亭有若桥与梓,并立云际擎苍天。

异材自合栋清庙,何事老弃荒山巅。

繁柯亦足备榱桷,匠石未遇空连蜷。

吾皇圣德迈姚姒,将建明堂招俊贤。

林间朴樕尚收拾,况此异材忍弃捐。

我家季方爱此画,不啻弘璧出蓝田。

宝藏高阁遗孙子,肯数米家书画船。

临风更招杜陵老,和我南山晚翠篇。

形式: 古风

三台怀古

长安市中歌布乎,关东盟主推本初。

帝胄崎岖西入蜀,孙郎慷慨南吞吴。

奸阉遗?最桀黠,奋戈顿地地欲裂。

黄云倏起翳长空,黯黯炎精竟沦灭。

轻车劲卒入邺宫,袁家豚犬走辽东。

燕姬赵女了无失,祗留妲己赐周公。

三台高筑漳河曲,势拟未央与天禄。

璇题翠瓦绚晴霄,杰阁危阑压王屋。

身都冀郡帝许昌,时来奉帝归山阳。

弱寡欺孤似狐媚,私心却欲拟文王。

成济抽戈南阙下,崇基旋已归司马。

穗帷艳骨已成尘,至今惟有当年瓦。

西陵疑冢何累累,我来吊古增歔欷。

欲呼斗酒招文举,共论曹瞒弱汉时。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