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真仙岩的景象,通过对比巨石与老君像的自然形成,表达了对自然之力的敬畏和对身外之物的淡泊态度。
首句“巨石何争此结成”,以巨石的形成作为起始,暗示自然界中的一切都是自然而然形成的,不需人为干预或竞争。这里的“争”字,既是对自然界力量的一种赞叹,也是对人类试图控制自然的反思。
次句“老君有像亦难名”,转而提到老君的形象,指出即使是被人们尊崇的神灵形象,也难以完全描述或命名。这不仅是对宗教信仰的一种探讨,也暗含了对世间万物复杂性和不可完全理解性的感慨。
后两句“以身为患言犹在,漫使当时分重轻”,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前半句“以身为患言犹在”引用了《庄子·内篇·养生主》中的“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这句话强调了生命的有限性与知识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提醒人们不应过于执着于物质或身份地位,而应追求精神上的自由与解脱。后半句“漫使当时分重轻”则是在说,即使在当时人们已经意识到了这些道理,但仍然难以在实际生活中做出正确的取舍,体现了人性的复杂和现实的无奈。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宗教象征的描绘,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命和存在的深刻思考,以及对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