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居述怀

疏慵余本性,放旷涵天真。

自疑姑射来,藐然太古淳。

思与老彭游,坐阅冥灵春。

世家守儒业,此志成越秦。

蹭蹬湛世伪,遂与英俊群。

阔步处清禁,迎班趋紫宸。

高议预时事,客气矜要津。

薪火不停焰,风波浩亡垠。

释筈前无的,将车后多尘。

履地弗敢蹐,仰屋徒含颦。

兼济悼迟暮,独善惭隐沦。

沥恳得嘉命,閒曹容病身。

性以净为体,慵乃德之纯。

融师善知识,中散诚仁邻。

首慵废冠弁,腰慵捐佩绅。

手慵如槁枝,足慵若奇轮。

耳目遗声色,鼻舌忘馨辛。

内乐极委顺,中扃收精神。

大观齐诸物,万化同一均。

祸兮福所倚,名与身孰亲。

何须人林壑,自是逍遥人。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閒居述怀》由宋代诗人张方平创作,展现了诗人对闲居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内心世界的细腻描绘。

诗开篇“疏慵余本性,放旷涵天真”,表达了诗人本性疏懒、放达,追求自然天性的生活态度。接着,“自疑姑射来,藐然太古淳”运用了神话中的姑射仙子,象征着诗人向往的纯净、原始的生活状态。诗人进一步阐述了自己与世隔绝,远离尘嚣,追求与老彭(古代长寿的代表)相似的生活方式,体验自然界的永恒与变化。

“世家守儒业,此志成越秦”表明诗人虽出身于儒家家庭,但其志向超越了传统的束缚,追求更为自由和超脱的生活。接下来的“蹭蹬湛世伪,遂与英俊群”则表达了诗人对世俗虚伪的反感,以及与杰出人士交往的愿望。

“阔步处清禁,迎班趋紫宸”描绘了诗人步入官场的情景,虽然身处权力中心,却依然保持着清正廉洁的形象。“高议预时事,客气矜要津”则体现了诗人参与政治事务,但又不流于表面形式,保持自己的原则和尊严。

“薪火不停焰,风波浩亡垠”形象地比喻了社会的动荡和变革,而“释筈前无的,将车后多尘”则暗示了诗人对人生道路的迷茫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履地弗敢蹐,仰屋徒含颦”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无奈和内心的痛苦,“兼济悼迟暮,独善惭隐沦”则反映了诗人对社会责任和自我修养的矛盾心理。

最后,“沥恳得嘉命,閒曹容病身”描述了诗人获得朝廷的恩赐,得以在闲职中养病,享受宁静的生活。“性以净为体,慵乃德之纯”强调了诗人以清净为本性,懒惰是道德的纯粹体现。“融师善知识,中散诚仁邻”表明诗人重视师友间的交流,寻求心灵的慰藉。“首慵废冠弁,腰慵捐佩绅”、“手慵如槁枝,足慵若奇轮”通过具体的动作描绘了诗人懒散的生活状态。“耳目遗声色,鼻舌忘馨辛”则表达了诗人对感官享受的摒弃,追求内心的平静和满足。“内乐极委顺,中扃收精神”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内心的快乐和精神的自我封闭。“大观齐诸物,万化同一均”体现了诗人对宇宙万物的包容和对生命变化的领悟。“祸兮福所倚,名与身孰亲”则蕴含了对命运和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何须人林壑,自是逍遥人”最后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认为真正的逍遥并不在于外在的环境,而在于内心的自由和平静。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闲居生活的独特见解和对人生意义的深入思考,充满了对自然、社会、人性的深刻洞察,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的佳作。

收录诗词(307)

张方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酬琅邪山僧智先相示禅册

种种诸法皆心生,心自无生岂有法。

祖师来意我不知,昨夜秋风扫黄叶。

形式: 七言绝句

游九老祠堂阅古碑旧记字多讹缺询诸故老灵迹甚异因成长句以志其事

黄裘纱帽霜眉白,九老相携意气同。

碧水宫中初邂逅,黄金殿里久从容。

苦催归路憎骊母,留赏名园喜葛公。

为问家乡还远近,迢迢七十七程中。

形式: 七言律诗

寓意咏月赠李先生

二八已微阙,十四犹未圆。

盛满在三五,素蛾逞婵娟。

两半阴阳合,平分上下弦。

臼中有灵药,一粒九光全。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送苏子由监筠州酒税

可怜萍梗飘浮客,自叹匏瓜老病身。

从此空斋挂尘榻,不知重扫待何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