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一月复以宪檄按死事于抚之溪暑中望疏山不得往归宿永兴寺拜象山先生墓而后行兼旬得诗如前之数可发一笑为后山行云.武阳渡

落日平江晚最奇,白龙鳞换紫玻璃。

老兵绝叫客争渡,催得船来失却诗。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夏日傍晚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文情感的交融。

首句“落日平江晚最奇”,开篇即点明时间与地点,夕阳西下,平江之上,景色最为迷人。这里的“平江”指平静的江面,而“落日”与“晚”则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忧伤的氛围,为整首诗定下了基调。

接着,“白龙鳞换紫玻璃”一句,运用了比喻手法,将江面上的波光粼粼比作龙鳞,又以“紫玻璃”形容其色彩斑斓,既形象又富有诗意,展现出江面在夕阳映照下的美丽景象。

“老兵绝叫客争渡,催得船来失却诗”则是对场景的进一步展开。老兵的惊呼与客人的争渡,不仅增添了画面的动态感,也暗示了诗人在此时此刻的内心感受——被眼前的美景所吸引,甚至忘记了自己原本想要创作的诗句。这一细节处理,既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深着迷,也流露出一种淡淡的遗憾与自嘲,使得整首诗的情感层次更加丰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夏日傍晚江景的细腻描绘,以及对诗人个人情感的微妙捕捉,成功地营造出了一种既宁静又略带忧郁的意境,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热爱与感慨。

收录诗词(399)

萧立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越一月复以宪檄按死事于抚之溪暑中望疏山不得往归宿永兴寺拜象山先生墓而后行兼旬得诗如前之数可发一笑为后山行云(其一)西林寺

寻僧闲事为官忙,人指云生是上方。

少避归牛寻曲径,野田黄雀闹斜阳。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越一月复以宪檄按死事于抚之溪暑中望疏山不得往归宿永兴寺拜象山先生墓而后行兼旬得诗如前之数可发一笑为后山行云(其二)西林寺

日日北风江倒流,木绵著花人索裘。

西津渡口半船月,秋在芙蓉十里洲。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越一月复以宪檄按死事于抚之溪暑中望疏山不得往归宿永兴寺拜象山先生墓而后行兼旬得诗如前之数可发一笑为后山行云.疏山道中

昨夕凉飔半点无,也无林影避行车。

秋云一崦疏山晓,欲往从之畏简书。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鱼]韵

越一月复以宪檄按死事于抚之溪暑中望疏山不得往归宿永兴寺拜象山先生墓而后行兼旬得诗如前之数可发一笑为后山行云.方广寺

客子入门钟梵喧,菩提树老不知年。

竹窗有月无人管,一夜秋风落笕泉。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