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闻听庵兄说西湖山水今乃见之感赋(其一)

西湖山色最清拔,南高北高雁行列。

松声如曲可入琴,云客欲画难著笔。

渡江应有仙真栖,挂单未许顽僧歇。

我来干戈喜初平,照眼杜鹃尚凝血。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西湖山水的独特魅力,以清新脱俗的笔触展现了山色的清拔峻秀。首句"西湖山色最清拔"直接赞美了西湖山景的鲜明特色,"南高北高雁行列"则通过雁阵的动态画面,增添了空间感和季节气息。接下来,诗人运用比喻,将松声比作悦耳的琴音,"松声如曲可入琴",形象地传达出山林的宁静与和谐。

"云客欲画难著笔"一句,暗示西湖景色之美超乎画家的笔墨所能描绘,进一步强化了其意境的深远。诗人接着想象西湖可能有仙人隐居,"渡江应有仙真栖",而僧侣在此也需保持清净,"挂单未许顽僧歇",体现了西湖的神圣与宁静。

最后,诗人以个人经历为背景,表达对和平的向往和对眼前杜鹃鸟鲜血般鲜艳色彩的感触,"我来干戈喜初平,照眼杜鹃尚凝血",寓含了对战争结束的喜悦以及对生命坚韧的感慨。整体而言,这首诗以西湖山水为载体,寄寓了诗人的情感与哲思。

收录诗词(51)

张印(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久闻听庵兄说西湖山水今乃见之感赋(其二)

香山白与眉山苏,筑堤划作里外湖。

柳色几行断桥断,梅花数点孤山孤。

瓜皮艇小瞥若燕,莼丝味美配有鱼。

南宋君臣一逝水,积金至斗销得无。

形式: 古风

读阮云台先生西洋米到纪事诗有感

浚河要溯源,种木当护根。

源窒流不畅,根伤叶不繁。

我读文达诗,慨然生愁烦。

以茶易外米,意在民食屯。

虽云通有无,彼利难具陈。

况乃减彼税,悬禁苦吾民。

我荒彼鼓舞,我丰彼逡巡。

价值贵贱间,操纵权在人。

何异教子弟,跬步限家门。

又不绝其交,奸徒滋攀援。

父兄年日迈,子弟智在昏。

一旦有不讳,人将倾我囷。

会须辟田亩,努力事耕耘。

岂容束手坐,终岁乞诸邻。

区区执政者,瞢腾我无论。

如何一代贤,亦复口津津。

阃言不外出,谁为达天阍。

形式: 古风

自江头舟行至富阳

溪山随岸旋,倏忽不知处。

势若鹰隼疾,一折一回顾。

泽中秋兰香,仿佛喷细雾。

起看蒹葭丛,暝色浑欲暮。

蜿蜒富阳城,眼前忽披露。

塔层明斜阳,楼影蔽深树。

风景诚大佳,人烟淡如许。

审知兵火馀,益以淫霖注。

默默正无言,扁舟抵前渡。

形式: 古风

建溪途次梦刘氏姊感赋

我昨浙中来,草木已黄落。

一下建溪水,绿叶纷沃若。

回念母在京,年已桑榆薄。

同产有一姊,天乃夺之速。

昨夜来入梦,颜色犹曩宿。

肴馔既已陈,谓我食无肉。

馎饦既已罄,犹索玉田粥。

自言数年中,处境真荼毒。

亦欲通消息,使令无僮仆。

亦欲过谈心,往来车无轴。

慰藉苦无词,姊乃放声哭。

掩口劝勿声,忽尔视为辱。

自揣姊何辜,遇人竟不淑。

平生颇修谨,奚至占脱辐。

复念秦与闽,道里五千足。

姊宁有羽翰,远举如黄鹄。

村鸡忽唱晓,豆大镫摇绿。

倚枕自沈吟,此意日往复。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