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十六首(其十五)

春草芦沟,又加写、旗亭行色。

比叠到,阳关三曲,曼声凄恻。

画本重题言不尽,故人相送情难极。

较桑乾、深浅意何如,惟君识。

车与马,鞭丝勒,主与客,觥船侧。

埋怨到,绿杨丝短,系君无力。

聚首不如图以内,怀人只在天之北。

咽离声、流水最无情,何曾息。

形式: 词牌: 满江红 押[职]韵

鉴赏

这首《满江红》是清代诗人蒋士铨所作,描绘了春日里芦沟桥畔的景色以及送别的情景。词中以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笔触,展现了离别时的哀愁与不舍。

“春草芦沟,又加写、旗亭行色。”开篇即点明地点与时节,春草茂盛,芦沟桥边,旗亭旁,行人即将启程,预示着一场离别的开始。这里的“行色”不仅指行人的外在形象,更蕴含了内心的波澜与情感的流动。

“比叠到,阳关三曲,曼声凄恻。”引用了唐代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之意境,通过“阳关三叠”的音乐形象,进一步渲染了离别的哀伤氛围。阳关三曲,意味着送别者与离别者的深情对话,声音曼妙而哀婉,充满了不舍与无奈。

“画本重题言不尽,故人相送情难极。”这里将离别的情景比作一幅画,即使再好的画家也无法完全捕捉和表达其中的深情厚谊。故人之间的离别之情,深厚而难以言表,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与不舍。

“较桑乾、深浅意何如,惟君识。”将离别之情与桑乾河的深浅进行对比,暗示情感的深沉与复杂。只有真正理解的人才能体会其中的意味。这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增强了情感的表达力。

“车与马,鞭丝勒,主与客,觥船侧。”通过具体的场景描写,展现了送别时的细节,如主人与客人分别时的依依不舍,以及宴席上杯盘交错的场面。这些细节使得离别的情景更加真实可感。

“埋怨到,绿杨丝短,系君无力。”绿杨的枝条虽短,却无力挽留即将远行之人。此处以自然界的景象来象征人世间的无奈与无力,表达了对离别无法避免的感慨。

“聚首不如图以内,怀人只在天之北。”相聚的时光虽好,但终究有限,而思念之情却可以跨越时空,永远存在。这句话体现了对相聚短暂而思念永恒的深刻理解。

“咽离声、流水最无情,何曾息。”离别的声音哽咽难言,如同无情的流水,永不停歇。这里以流水的无情来反衬离别之痛的持久与深刻。

整首词通过对离别场景的细腻描绘和情感的深切抒发,展现了离别时的哀愁与不舍,以及对友情的珍视与怀念。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收录诗词(257)

蒋士铨(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文学家。苕生,又号清容居士,晚号定甫。乾隆二十二年进士,官翰林院编修。乾隆二十九年辞官后主持蕺山、崇文、安定三书院讲席。精通戏曲,工诗古文,与袁枚、赵翼合称江右三大家。士铨所著《忠雅堂诗集》存诗二千五百六十九首,存于稿本的未刊诗达数千首,其戏曲创作存《红雪楼九种曲》等四十九种

  • 字:心馀
  • 号:藏园
  • 籍贯:铅山(今属江西)
  • 生卒年:1725—1784

相关古诗词

满江红十六首(其十六)

游子归来,洗靴袜、征衫才卸。

浣不尽,燕云塞雪,酒痕狼藉。

蔡顺倍添慈母惜,杜羔幸免山妻骂。

看娇儿、绕膝更思亲,何年赦。

旧棨戟,青山亚,新绰楔,朝晖挂。

尽经年,行田上冢,治家粗罢。

毛义自应求仕宦,向平且漫谋婚嫁。

捧安车、奉母渡桑乾,当重画。

形式: 词牌: 满江红

念奴娇二十六首(其一)

落帆江口,是太行、归客悬弧之日。

逝水年华,惊廿载、两字功名难必。

白眼谈诗,黄衫说剑,已是飘零极。

人生加冠,一身如此堪惜。

且向桥上观澜,矶头舶踔,蜡我登临屐。

拂拭泥金,题画扇、点染江山陈迹。

斗面谁炊,瓣香自剪,酹酒坡公席。

黄花落矣,莫辞尽醉今夕。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念奴娇二十六首(其二)

画中人面,坐胡床、摘阮双雏侍侧。

貂帽蛮靴,垂辫发、绝代春风颜色。

旃帐魂孤,兜离语异,猎骑如云黑。

阏氏年少,此时应也白头。

当日一样还朝,羌儿泪洒,不若苏通国。

留取余生,埋卫冢、蓬首翻求国贼。

虎士如林,龙骧满厩,都尉何恩德。

那堪再误,胡笳不用多拍。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念奴娇二十六首(其三)

赐书能记,论才华、岂丑中郎之女。

不放龙门,成谤史、留得班昭何取。

一种伤心,几番隐恨,诗在谁怜汝。

桃花庙侧,试拉息妫同语。

可惜今古佳人,泰山一死,天不寻常许。

我过明妃,青冢畔、著帽黄沙如雨。

霜压盘雕,风吹病马,出塞悲行旅。

亏他银甲,边声细细弹与。

形式: 词牌: 念奴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