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岩

拳石中虚屋数椽,洞门东辟半规圆。

木高长蔽三竿日,人到同观一片天。

行路不堪秋后暑,禅床聊借午时眠。

山僧为我敲茶臼,相对炉香起暮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一块石头中隐藏着几间小屋,东边的洞门半圆形如月牙。
树木高大,遮挡住了大部分阳光,只有三竿阳光穿透而入,人们来到这里,共享同一片天空。
走在路上已忍受不住秋天的炎热,暂且在禅床上午睡片刻寻求清凉。
山中的僧人为了我敲击茶臼准备茶水,炉火上袅袅升起傍晚的炊烟,我们相对而坐,享受这份宁静。

注释

拳石:形容石头形状像拳头一样紧实。
数椽:几根屋椽,代指简陋的小屋。
半规圆:半圆形,形容洞门的形状。
三竿日:太阳升起到三竿的高度,指上午。
禅床:僧人打坐修行的床铺。
暮烟:傍晚升起的炊烟。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山中的僧人生活景象。"拳石中虚屋数椽,洞门东辟半规圆",通过对岩洞的精细描写,展现了自然与人工结合的和谐状态。"木高长蔽三竿日,人到同观一片天"则表达了在树荫下共同仰望天空的情景,传递出一种超脱尘世、心灵自由的境界。

"行路不堪秋后暑,禅床聊借午时眠"显示了诗人对炎热天气的感受,以及寻求一丝清凉的愿望。"山僧为我敲茶臼,相对炉香起暮烟"则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生活图景,山中的僧侣在准备饮茶,炉火燃烧散发出淡淡的香气与烟雾,营造出一种平和、自足的氛围。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以及对日常生活片段的刻画,展现了作者对山中僧人宁静简单生活状态的向往和赞美。同时,也反映出了诗人对于精神寄托与内心世界的追求。

收录诗词(35)

马子严(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自号古洲居士,建安(今福建建瓯)人。历铅山尉,恤民勤政。长于文词,为寺碑,隐然有排邪之意,为仓铭,蔼然有爱民之心(《嘉靖铅山县志》卷九)。能诗,尝与赵蕃等唱和,《诗人玉屑》卷一九引《玉林诗话》,谓《乌林行》辞意精深,不减张籍、王建之乐府”。尝知岳阳,撰《岳阳志》二卷,不传(刘毓盘《古洲词辑本跋》)。其馀事迹无考。据集中《金陵怀古》、《咏琼花》诸作,知其足迹遍及大江南北。近人赵万里辑有《古洲词》二十九首。《全宋词》第三册录其词。《全宋诗》卷二六五O录其诗五首

  • 字:庄父
  • 籍贯:南宋文
  • 生卒年:1175

相关古诗词

黄花渡

黄竹歌成雪未休,黄花渡口上横舟。

百钱买酒可能醉,千里怀人不奈愁。

岁事只馀旬五日,家山犹隔两三州。

飞云在目还知否,肯为彫胡一饷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乌林行

荆州儿曹不足恃,何物老瞒欺一世。

兵书浪语十三篇,不料乌林出奇计。

隆准云孙驱伏龙,紫髯强援要江东。

戈船植羽蔽寒日,雪浪崩崖惊晚风。

行閒一卒如儿戏,持火绝江人不意。

灰销汉贼终老心,功入乔家少年婿。

君不见华容道旁春草生,魂销不听车马声。

哀猿夜啼霜月冷,空馀野燐沙边明。

形式: 古风

云岩

林深路转山,岩虚云触石。

是中立数椽,仅足安一室。

断罅开碧落,当昼悬白日。

虬檗挂乳窦,飞鼠傅石脊。

山中古老人,对我诵记忆。

昔为鬼仙家,乃藉巨人力。

划地剖疆界,印泥遗指迹。

至今百年馀,住世三度易。

吾非梅子真,身是江南客。

詹子武夷俊,邂逅愿已适。

扶携一登览,相与有俦匹。

林逋叶静能,俱来一同席。

二子善鼓琴,无弦徒挂壁。

日暮云已归,今夕竟何夕。

徘徊卧白云,华胥何处觅。

形式: 古风

仙霞岭

镇日崎岖度远山,远山深处解征鞍。

翠环水石四围匝,冻积冰霜一夜寒。

月影自催人起早,泉声不许客眠安。

明朝直向烟霞去,身在亨衢天地宽。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