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三百三首(其二八五)

高高峰顶上,四顾极无边。

独坐无人知,孤月照寒泉。

泉中且无月,月自在青天。

吟此一曲歌,歌终不是禅。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翻译

站在高山之巅,四周视野开阔无垠。
独自坐着,无人知晓我的存在,只有孤月映照着寒冷的清泉。
清泉中并没有月亮的倒影,月亮独自高悬在青天之上。
我吟唱这一曲歌谣,但歌声结束,并非是对禅的领悟。

注释

高峰:形容山很高。
四顾:向四周看。
无人知:没有别人知道。
孤月:单独的月亮。
寒泉:冰冷的泉水。
禅:佛教中的悟道或静思。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高峰之巅的孤寂景象,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独特的情感体验和哲思。"高高峰顶上,四顾极无边"一句,以宏大的视角展现了山峰的壮丽与诗人的胸襟开阔。

"独坐无人知,孤月照寒泉"则转换为静谧而深远的情境,诗人在山顶之上,享受着月光下的寂寞,同时也感受到自然界给予的宁静与凉意。这里的"孤月"象征了诗人的孤独心境,而"寒泉"则是对那份宁静和清冷的形容。

"泉中且无月,月自在青天"这两句诗,通过对比泉水与月亮的关系,表达了诗人对于现实与精神世界的思考。月亮不在泉中,而是在遥远的天际,这正如诗人的内心世界,虽然孤寂,但依然闪烁着思想的光辉。

最后两句"吟此一曲歌,歌终不是禅"则表明了诗人通过吟咏诗歌来抒发情感和思考,但这种艺术活动并不等同于禅宗的冥想或超然物外。这里透露着诗人对于世俗与精神生活的态度,以及对创作本身的深刻理解。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其精致的意象构建,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感悟,同时也反映出诗人的内心世界和艺术追求。

收录诗词(312)

寒山(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出身于官宦人家,多次投考不第,后出家,三十岁后隐居于浙东天台山,享年一百多岁。严振非《子身世考》中更以《北史》、《隋书》等大量史料与诗相印证,指出乃为隋皇室后裔杨瓒之子杨温,因遭皇室内的妒忌与排挤及佛教思想影响而遁入空门,隐于天台山寒岩。这位富有神话色彩的唐代诗人,曾经一度被世人冷落,然而随着二十世纪的到来,其诗却越来越多地被世人接受并广泛流传。正如其诗所写:“有人笑我诗,我诗合典雅。不烦郑氏笺,岂用毛公解。”

  • 号:均不详
  • 籍贯:唐代长安(今陕西西安)

相关古诗词

诗三百三首(其二八六)

有个王秀才,笑我诗多失。

云不识蜂腰,仍不会鹤膝。

平侧不解压,凡言取次出。

我笑你作诗,如盲徒咏日。

形式: 古风 押[质]韵

诗三百三首(其二八七)

我住在村乡,无爷亦无娘。

无名无姓第,人唤作张王。

并无人教我,贫贱也寻常。

自怜心的实,坚固等金刚。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诗三百三首(其二八八)

寒山出此语,此语无人信。

蜜甜足人尝,黄蘖苦难近。

顺情生喜悦,逆意多瞋恨。

但看木傀儡,弄了一场困。

形式: 古风

诗三百三首(其二八九)

我见人转经,依他言语会。

口转心不转,心口相违背。

心真无委曲,不作诸缠盖。

但且自省躬,莫觅他替代。

可中作得主,是知无内外。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