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城路.题俞吉庵“听蕉图”

是何声起帘波外,浓阴半遮庭宇。

酒梦初醒,茶烟未冷,清绝翠深深处。开门看雨。

正月影筛金,满阶蛩絮。

小槛灯昏,此情幽抑共谁诉。

西窗夜凉坐久,仅轻衫侧帽,潇洒如许。

簌簌方来,疏疏忽断,一片秋心能语。

披图认取,想叶底微吟,旧题诗句。

万叠云笺,绿天庵外补。

形式: 词牌: 齐天乐

鉴赏

这首《台城路·题俞吉庵“听蕉图”》由清代诗人赵我佩所作,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富有诗意的画面。词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听蕉之境的宁静与深邃。

首先,“是何声起帘波外”,开篇即以问句引出,仿佛在询问读者,那从帘外波纹中传来的声音究竟是什么。这种设置营造了一种神秘而又引人入胜的氛围。

接着,“浓阴半遮庭宇”,描绘了庭院中浓密树荫遮蔽的情景,给人一种清凉与幽静的感觉。这不仅为听蕉提供了背景,也暗示了环境的静谧与和谐。

“酒梦初醒,茶烟未冷”,这两句将听蕉的场景置于一个刚刚结束饮酒品茗后的时刻,空气中还弥漫着淡淡的茶香,营造出一种放松与悠闲的氛围。这样的设定,使得听蕉不再是一个简单的自然现象,而是融入了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之中。

“清绝翠深深处”,进一步强调了环境的清幽与深邃,翠绿的植被与清澈的空气相映成趣,给人以心灵上的洗涤与净化。

“开门看雨”,这一动作不仅展现了主人公对外界的好奇与探索,也暗示了雨中的听蕉别有一番风味。雨滴落在蕉叶上,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与周围的环境相得益彰。

“西窗夜凉坐久,仅轻衫侧帽,潇洒如许”,描绘了主人公在夜晚的西窗下长时间坐着,穿着轻便的衣服,头戴侧帽,显得洒脱自在。这样的形象,既体现了人物的闲适与超然,也反映了听蕉时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簌簌方来,疏疏忽断,一片秋心能语”,通过描写蕉叶的轻轻摇曳和偶尔的断续声,表达了秋天特有的情感。这种声音仿佛在诉说着某种难以言表的心事,增添了画面的情感深度。

最后,“披图认取,想叶底微吟,旧题诗句”,意味着主人公在一幅描绘听蕉的画作前,回忆起了过去在蕉叶下吟诵诗句的时光。这种对过往美好记忆的追忆,加深了听蕉场景的文化内涵。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听蕉的自然之美,更融入了文人的情感与思考,呈现出一幅充满诗意与哲理的画面。

收录诗词(172)

赵我佩(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赵庆熺女,□砺轩室

  • 字:君兰
  • 籍贯:仁和

相关古诗词

步月.题黄小岩“秋江玩月图”

孤鹤南飞,大江东去,诗怀直恁句留。

暮霞晚景,风急白萍洲。

想吹笛、鱼龙起舞,千山外、远豁双眸。

人何在、琼楼玉宇,高旷不胜秋。悠悠。

香雾绕,销魂怕暗省,檀板歌喉。

青衫泪湿,灯火话难周。

延素魂、朱阑共凭,卷疏星、银蒜齐钩。

归去也,深情未肯逐潮收。

形式: 词牌: 步月

探春.又题“春江后游图”

鸿爪前尘,鸭头新涨,樟亭潮落时候。

画鹢冲波,凉蟾出海,天水空明如昼。

莫道闲花月,似赤壁、当年还又。

羽衣此日翩翩,玉人应共携手。

休恨秋风去久,看镜里青娥,照人依旧。

万古圆期,一江幽梦,忍唱晓风杨柳。

重问鸥盟处,可省识、诗稿黄九。

浪迹归来,醉怀何限回首。

形式: 词牌: 探春慢

菩萨蛮

罗纬昨夜秋先透。银釭一点如红豆。无力卸残妆。

桐阴月转廊。愁多偏易醉。闷拥香衾睡。

不道梦难成,酒醒愁又生。

形式: 词牌: 菩萨蛮

虞美人

连朝风雨黄花瘦。病过重阳候。侍儿扶起懒梳头。

谩说日高犹自、掩妆楼。琉璃格子文窗小。

题遍相思稿。伤秋情绪怕逢秋。

道是纤腰如柳、恁禁愁。

形式: 词牌: 虞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