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许守重阳出城韵

晓从千骑越重闉,轧轧篮舆渡古津。

万叠青山烟漠漠,一溪寒水石粼粼。

笑携红袖寻莲社,醉折黄花上葛巾。

此会从今成故事,他年应记座中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清晨带着千名骑兵翻过重重城门,篮舆在古老的渡口发出轧轧声过河。
满眼是层层叠叠的青山,烟雾迷蒙,一条溪流清澈,石头闪烁着寒光。
笑着挽着红袖寻找莲花社,喝醉了折下黄花戴在头巾上。
这次聚会从此成为佳话,将来应该记得今日在座的人们。

注释

晓:清晨。
千骑:一千名骑兵。
重闉:重重城门。
篮舆:竹制的轻便小车。
渡古津:古老的渡口。
万叠:层层叠叠。
漠漠:烟雾迷蒙的样子。
寒水:清凉的溪水。
粼粼:水波闪动的样子。
笑携:笑着挽着。
红袖:女子的衣袖,代指女子。
莲社:莲花社,指隐逸或文人雅集。
葛巾:古代男子的头巾。
故事:佳话,传说。
他年:未来某时。
座中人:在座的宾客。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出城狩猎的盛况与自然美景,并蕴含了对友情和美好时光的珍视。开篇“晓从千骑越重闉,轧轧篮舆渡古津”两句,展现了强烈的动态感和宏伟的场面,千军万马跨过城门,车轮滚滚,仿佛穿越时空的长河。这里的“重闉”指的是城门或关隘,表达了一种权威与壮观,同时也暗示了出行的重要性和庄严氛围。

接着,“万叠青山烟漠漠,一溪寒水石粼粼”两句,则转向自然景致的描绘。层层叠叠的青山中弥漫着薄雾,给人以朦胧而神秘之感;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流过光滑的石头,水声潺潺,显示了诗人对静谧自然美景的细腻描摹和深切体验。

中间,“笑携红袖寻莲社,醉折黄花上葛巾”两句,转入轻松愉悦的情境。笑着与挽着红色衣袖的女子一同去寻找荷花之社,不仅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透露出一种闲适自在的生活态度。而“醉折黄花上葛巾”则是狩猎后酒足饭饱,摘取野菊之花,用以覆盖头顶,或许是一种庆祝胜利和喜悦的心情流露。

最后,“此会从今成故事,他年应记座中人”两句,则将这次狩猎活动提升到了历史叙事的高度,意味着这一刻珍贵的时光将被记录并流传下去。诗末“他年应记座中人”则强调了对参与者们的纪念和期待,这不仅是对当下的满足,也是对未来的期许。

整首诗通过对狩猎场面与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以及对友情和美好时光的珍视。

收录诗词(1146)

吴芾(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浙江台州府人(现今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田市吴桥村)人。绍兴二年(1132)进士,官秘书正字,因揭露秦桧卖国专权被罢官。后任监察御史,上疏宋高宗自爱自强、励精图治

  • 字:明可
  • 号:湖山居士
  • 生卒年:1104—1183

相关古诗词

和许守野亭登眺

夫君自合代王言,暂寓空斋八九椽。

尽日清谈挥麈尾,闭门危坐爇龙涎。

诗囊遣兴随时赋,茗碗袪魔对客煎。

看即除书催入觐,得閒登眺且欣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和许守喜雨韵(其二)

千里焦枯顿郁苍,邦人宁复虑年荒。

大田一雨浑沾足,邻壤群偷更伏藏。

治郡羡君端有术,救民愧我独无方。

夜来复诵新诗句,叹赏徘徊月转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和许守喜雨韵(其一)

使君盛德格皇天,奔走群龙雨霈然。

坐使槁苗成茂实,潜将丰岁换凶年。

荷锄野老欣嘉应,抱瓮田夫得晏眠。

拟倩乐工弦盛事,山城那得有师涓。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和许守喜雪韵

冻云垂地木停号,六出飞花遍九皋。

已见随车翻缟带,还疑纵猎散风毛。

幽人乘兴空回棹,公子无言独拥袍。

顾我年来诗思涩,强吟冰柱愧才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