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读二刘公瑞岩留题感事兴怀至于陨涕追次元韵偶成二篇(其一)

谁将健笔写崖阴,想见当年抱膝吟。

缓带轻裘成昨梦,遗风馀烈到如今。

西山爽气看犹在,北阙精诚直自深。

故垒近闻新破竹,起公无路祇伤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朱熹所作的《伏读二刘公瑞岩留题感事兴怀至于陨涕追次元韵偶成二篇》中的第一篇。诗人通过赞美前人的才华与品德,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并结合自身经历,抒发了对时光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

首句“谁将健笔写崖阴”,以问句形式引出对前人才华的赞叹,暗示前人以豪迈之笔描绘山川之美,留下不朽之作。接着“想见当年抱膝吟”一句,通过想象前人在山中静思的情景,进一步展现其深邃的思想和高洁的品格。

“缓带轻裘成昨梦,遗风馀烈到如今”两句,诗人由前人转而反思自己,将自己过去的生活比作“缓带轻裘”的梦境,表达了对过往岁月的怀念。同时,“遗风馀烈到如今”则强调了前人精神的影响深远,即使时间流逝,其影响依然存在。

“西山爽气看犹在,北阙精诚直自深”两句,诗人以自然景观和政治中心为喻,表达了对前人高尚情操和坚定信念的赞美。西山的清爽之气象征着前人的清正廉洁,北阙的精诚则代表了对国家的忠诚与奉献。

最后,“故垒近闻新破竹,起公无路祇伤心”两句,诗人通过听到旧日战场的消息,联想到历史的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无奈。这里的“新破竹”可能暗指战争的破坏,而“起公无路”则表达了诗人面对无法改变的现实时的无力感和哀伤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前人成就的赞美和自我反思,以及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历史情怀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1440)

朱熹(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一字仲晦,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 字:元晦
  • 号:晦庵
  • 籍贯:云谷老
  • 生卒年: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

相关古诗词

伏读二刘公瑞岩留题感事兴怀至于陨涕追次元韵偶成二篇(其二)

投绂归来卧赤城,家山无处不经行。

寒岩解榻梦应好,绝壁题诗语太清。

陈迹一朝成寂寞,灵台千古自虚明。

传来旧业荒芜尽,惭愧秋原宿草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入瑞岩道间得四绝句呈彦集充父二兄(其一)

忆昔南游桂树阴,归来遗恨满尘襟。

篮舆此日无穷思,万壑千岩秋气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侵]韵

入瑞岩道间得四绝句呈彦集充父二兄(其二)

翩翩一马两肩舆,路转秋原十里馀。

共说前山深更好,不辞迢递款禅居。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鱼]韵

入瑞岩道间得四绝句呈彦集充父二兄(其四)

风高木落晚秋时,日暮千林黄叶稀。

祇有苍苍谷中树,岁寒心事不相违。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