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行乌桓道

夜行乌桓道,风寒野气白。

橐驼驾轻车,怒项不肯发。

马嘶欲人立,令我竖毛发。

四山无居人,明月照积雪。

时方甲兵收,未乾新战血。

况乃多盗贼,白昼闻杀越。

平生所经地,忧虞转恇怯。

我行岂不迟,心伤望京阙。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夜行乌桓道》由元代诗人李裕所作,描绘了夜晚行走在乌桓道上所见的凄凉景象与内心的忧虑。

首句“夜行乌桓道,风寒野气白”,开篇即渲染出一片寒冷、荒凉的氛围,夜色笼罩下的乌桓道,寒风凛冽,野气弥漫,一片苍白,为整首诗奠定了悲凉的基调。

接着,“橐驼驾轻车,怒项不肯发”两句,通过橐驼(一种动物,这里可能指代某种交通工具)的反抗,形象地表现了诗人面对艰难险阻时的无奈与挣扎。轻车在怒驼的抗拒下无法前行,隐喻着诗人内心的矛盾与冲突。

“马嘶欲人立,令我竖毛发”一句,以马的嘶鸣和欲立的姿态,进一步强化了环境的恶劣与内心的恐惧。马的反应让诗人感到毛骨悚然,生动地展现了旅途中的惊心动魄。

“四山无居人,明月照积雪”描绘了一幅寂静而孤寂的画面,四面环山,无人居住,只有明月高悬,照亮了覆盖着积雪的山峰,营造出一种空旷而肃穆的意境。

“时方甲兵收,未乾新战血”两句,揭示了当时社会背景的动荡不安,战争刚刚结束,但鲜血尚未完全干涸,暗示了战争带来的破坏与痛苦。

“况乃多盗贼,白昼闻杀越”则点明了社会治安的混乱,即使在白天也能听到杀戮的声音,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不稳定与危险。

最后,“平生所经地,忧虞转恇怯”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经历之地的担忧与恐惧,这种情绪随着旅程的深入而愈发强烈。

“我行岂不迟,心伤望京阙”则是全诗的情感高潮,诗人虽然行动缓慢,但心中满是对京城的思念与向往,这份情感在艰难的旅途中显得尤为珍贵。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夜行乌桓道时的内心世界,以及对社会动荡、个人命运的深刻反思。

收录诗词(35)

李裕(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文宗至顺元年进士。少从许谦学,撰《至治圣德颂》。英宗召见,令宿卫禁中。文宗时授承事郎,同知汴梁路陈州事,有惠政。改道州路总管府推官,时裕已卒一月

  • 字:公饶
  • 籍贯:元婺州东阳
  • 生卒年:1294—1338

相关古诗词

阳台引

阳台张宴日将夕,长风吹秋欲无色。

燕丹奉酒荆卿歌,于期感激动毛发。

酒阑拂剑凭凌起,当筵直立相睥睨。

髑髅青血凝冷光,西入咸阳五千里。

白虹贯日日不死,祖龙犹是秦天子。

人间遗恨独荒凉,袅袅哀声流易水。

形式: 古风

秋千词

晴光几日飘游丝,幽窗小影含绿姿。

卫娘新画双蛾浅,笑觅秋千下平苑。

长绳袅碧垂垂动,盘桓宝髻摇金凤。

华缨杂佩迎绪风,越罗半曳春烟重。

紫燕惊飞翠鸾立,行云欲坠柳花湿。

盈盈娇粉腻巾红,暖玉团香春一色。

秾芳如梦秦蘅老,墙阴榆荚青钱少。

整衣重起为君寿,海阔河清镇相守。

形式: 古风

题太真上马图

骊山复道凌紫烟,云旓翠花晴拂天。

君王先乘照夜白,龙光射日金洄旋。

太真犹凭花鞯立,思入遥情迷曙色。

暖香滞态娇若云,烂熳春风扶不得。

杨花萦楹定谁主,蜀道渔阳总尘土。

人间千古恨丹青,回首开元泪如雨。

形式: 古风

次祭酒虞伯生先生壁间韵

八月一日滦河滨,西风白草长如人。

城乌未栖角未起,落日砧杵连比邻。

砧声砧声一何急,露寒孀妇抱衣泣。

行人独向明月中,望断星河夜深立。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