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赵南星所作的《述怀》,表达了人生的苦涩与无奈。诗人以"人生苦繁忧"开篇,直抒胸臆,感叹人生的艰辛与忧虑。他指出在困厄中,哭泣和歌唱都是情感的自然流露,但两者并不能解决内心的困扰。
"歌既非人情,哭亦将如何",诗人质疑通过歌声寻求慰藉是否合理,而哭泣又能带来多少解脱。接着,他感慨大自然无情,人的辛劳只会徒增烦恼。"从君断肠尽,安得神为呵",诗人希望得到神灵的庇佑,但又深知这不过是幻想。
"愚蒙乃近达,颠颠了无它",诗人以一种超脱的态度看待自己的愚昧,认为无知反而接近真实。他认识到世间万物皆有其运行规律,无需强求和谐,"匪云焚其和",暗示一切顺其自然。
最后,诗人提出无需过度饮酒或追求物质享受,"酒亦不必饮,涧亦不必薖",主张保持心灵的空灵,"虚舟任浮游,驹隙良易过",提醒人们珍惜时间,把握生活就像驾驭一叶轻舟,在流逝的光阴中自由漂泊。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深沉的笔触描绘了人生的苦难,表达了对命运的无奈和对生活的哲思,展现出赵南星独特的生命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