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其一)

鸿雁不老越,蛟龙不潜冈。

平生志嘉遁,佐储抑何狂。

因叹务光辈,恻恻令心伤。

传记尚溢美,其言或荒唐。

嗟彼高帝业,赫赫继三王。

孺子安所见,胡为遽辞商。

契会视豪杰,出处圣所详。

感叹掷其策,愿为史臣伥。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读史(其一)》由明代诗人康海创作,通过对比历史人物与现实境遇,表达了对历史与人性的深刻思考。

首句“鸿雁不老越,蛟龙不潜冈”以自然界的生物比喻历史人物,暗示历史人物虽已逝去,但他们的精神和事迹如同鸿雁跨越千山万水,蛟龙潜藏深海,永存不朽。接着“平生志嘉遁,佐储抑何狂”赞扬了历史人物追求高尚避世的生活理想,以及在辅佐君主时的狂放不羁,体现了他们独特的人格魅力。

“因叹务光辈,恻恻令心伤”则表达了对历史中那些选择归隐或牺牲自我的人物的同情与感慨,认为他们的选择令人痛惜。接下来“传记尚溢美,其言或荒唐”指出历史记载往往过分美化人物,有时甚至夸大其词,这引发了作者对历史真实性的质疑。

“嗟彼高帝业,赫赫继三王”赞美了历史上的伟大帝王,他们的功绩如同日月星辰般辉煌,继承了前代帝王的伟业。然而,“孺子安所见,胡为遽辞商”则提出了疑问,为何年幼无知的刘邦能成为伟大的帝王,而那些有识之士却选择了逃避或放弃?

最后,“契会视豪杰,出处圣所详”强调了历史人物的选择应基于对时机的准确判断和对自身价值的深刻理解。康海感叹于历史的复杂性和人物命运的不可预测性,希望后人能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做出明智的选择。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赞美、同情、质疑和反思,展现了康海对历史的独特见解和个人情感的深度表达。

收录诗词(227)

康海(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沜东渔父。弘治十五年(1502年)状元,任翰林院修撰。武宗时宦官刘瑾败,因名列瑾党而免官。以诗文名列“前七子”之一。所著有诗文集《对山集》、杂剧《中山狼》、散曲集《沜东乐府》等

  • 字:德涵
  • 号:对山
  • 籍贯:陕西武功
  • 生卒年:1475--1540

相关古诗词

读史(其二)

天边有黄鹄,高飞一千里。

烈士耻庸节,世事特敝屣。

朝辞上东门,暮从赤松子。

感嘅风云期,超悟往还理。

进既有所因,退亦何所倚。

猎犬贪兔狐,不免灶傍死。

富贵多崄巇,英雄如蝼蚁。

所以明哲人,穷达重徇已。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至终南

泥泞抵终南,迷蒙失山色。

指点太平宫,崔嵬白云极。

不暇自抖擞,冒雨且综核。

凭高瞷村落,嘉树万重黑。

此地索灵异,气候故不测。

旦日云气消,嫩碧竞寰域。

绿草弥望浮,波光与山逼。

迤逦白鸟来,涤荡千虑息。

宿性喜丘壑,跻攀易筋力。

深秋事佳游,长歌厌轻默。

早晚幽卜筑,终以卧斯侧。

形式: 古风

閒居咏怀

穷居无别悰,扫径揖清霭。

浊醪自斟酌,幽花复芬馤。

虽微恣性欢,亦鲜迷津嘅。

寒虫相续鸣,潦水参互沛。

节物渐以更,人事纷相代。

猗彼巢由徒,旷音昭物外。

形式: 古风

盩厔喜太微至作

此日复何日,眷言会君子。

方拟跃马寻,忽焉具来止。

来止将何为,握手论文史。

春城沽酒佳,斟酌一何喜。

普缘古仙游,山水嘉无比。

若赋南山篇,请君自兹始。

形式: 古风 押[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