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百念今何女,何年遂大刀。
瑶池春不老,谁复敢偷桃。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白玉蟾的作品,名为《春宵有感》之三。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的哀伤情怀和对美好事物无法长久的无奈。
"百念今何女,何年遂大刀。"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逝去时光的沉重感慨。"百念"指的是各种思绪和回忆,而"何女"则是对过去美好事物的怀念。"何年遂大刀"则像是时间的大刀无情地切割掉了这些美好的回忆,表达了一种时光流逝、无法挽留的哀愁。
"瑶池春不老,谁复敢偷桃。" 瑶池指的是神话中的仙境,此处用以比喻理想中永恒不变的美好。"春不老"则是对这种理想中美好的向往,因为在现实世界里,一切美好都会随时间而逝去。而"谁复敢偷桃"则是在说,在这个不可能长存的世上,还有谁会去追求那些短暂的、易逝的快乐呢?这里的"偷桃"源自古代神话,指的是偷食仙果以求长生。
整首诗通过对过去美好的怀念和对理想永恒之境的向往,表达了诗人对于时间流逝、世事无常的深沉感慨。
不详
祖籍福建闽清,生于海南琼州,内丹理论家。南宗的实际创立者,创始金丹派南宗,金丹派南五祖之一。生卒年待考,原名葛长庚,本姓葛,名长庚。自称神霄散史,海南道人,琼山老人,武夷散人。幼聪慧,谙九经,能诗赋,长于书画,12岁时举童子科,作《织机》诗;才华横溢,著作甚丰。自幼从陈楠学丹法,嘉定五年(1212)八月秋,再遇陈楠于罗浮山,得授金丹火候诀并五雷大法
安得安期枣,如瓜恐不然。
楚江萍似斗,泰华藕如船。
春夜常如岁,何妨秉烛嬉。
百花俱中酒,万竹自吟诗。
更无半点海棠飞,一听黄莺雨里啼。
啼得碧坛红药破,淡烟芳草满长堤。
我怪东风黠,暗知春欲归。
尽将杨柳絮,剪作雪花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