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克庄所作的《有感二首(其二)》。诗中运用了多个历史人物的故事,如伯夷、叔齐、夏桀、商汤、伍子胥等,通过这些故事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人物情感态度的思考和对历史是非的反思。
首句“夷齐怨恶本不念”,引用了伯夷、叔齐两位古代贤人的典故。据史载,周武王伐纣,伯夷、叔齐以“不食周粟”而闻名,他们对周武王的行为表示强烈的不满和厌恶。此句表达的是,即使在古代,也有对权力和战争持反对态度的人,他们的内心情感并非单纯地基于个人利益或仇恨。
次句“尧桀是非今亦忘”,将目光转向更远的历史,提到了古代的圣君尧与暴君桀。这里“是非”指的是对这两者行为的评价。诗人认为,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可能会逐渐模糊,甚至忘记他们之间的根本区别。这反映了历史的复杂性和人性的多面性。
接下来的“不知伍子嗔何甚”,提到的是春秋时期的伍子胥。伍子胥因父兄被楚平王杀害,发誓报仇,最终帮助吴王夫差击败楚国。然而,当吴国强盛后,伍子胥却因受到猜忌而被赐死。诗人在这里提出疑问,伍子胥的愤怒究竟达到了何种程度?这不仅是对伍子胥个人情感的探讨,也是对人性中愤怒与复仇心理的深刻剖析。
最后一句“魄化为潮日夜忙”,将话题引向自然现象——潮汐。诗人想象伍子胥的灵魂化为潮水,日夜不停地涌动。这既是一种象征,也蕴含着对历史人物情感持久不衰的感慨。潮水的日夜奔腾,仿佛象征着伍子胥对正义的追求和对不公的反抗,永远不会停止。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情感和历史事件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人性、历史以及自然现象的独特见解。它不仅仅是对过去人物情感的描绘,更是对当下社会现象的隐喻,以及对永恒真理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