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曾英发

泮水桥边不记年,后来谁复敢争先。

襄阳耆旧今无在,江左风流寂不传。

穷巷闭门佳客至,新诗照壁夜光悬。

未应晚节嗟流滞,三子青袍慰眼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泮水桥边的宁静与时间的流逝,表达了对过往人物的怀念以及对当前环境的感慨。首联“泮水桥边不记年,后来谁复敢争先”以泮水桥为背景,暗示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同时也提出了一个疑问:在这样的环境中,后来者是否还有勇气或能力超越前人?这种对比,既是对历史的回顾,也是对现实的反思。

颔联“襄阳耆旧今无在,江左风流寂不传”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怀旧的情感。襄阳是古代文化繁荣之地,而“耆旧”指的是那些德高望重的老一辈人物。如今,这些人物已不在人世,他们的风流雅韵也渐渐失传,流露出一种深深的遗憾和惋惜之情。

颈联“穷巷闭门佳客至,新诗照壁夜光悬”则转向了对当下生活的描述。尽管环境可能不如从前那样繁华,但仍有佳客来访,诗人通过创作新诗来照亮墙壁,夜晚的灯光如同夜光一般,不仅照亮了房间,也照亮了心灵。这体现了诗人即使在逆境中,也能保持乐观和创造力的态度。

尾联“未应晚节嗟流滞,三子青袍慰眼前”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乐观态度。他认为,即使到了晚年,也不应该因环境的困顿而感到沮丧。同时,他提到的“三子青袍”,可能是指几位年轻的朋友或弟子,他们穿着青袍,代表着希望和未来。这一联既是对当前处境的安慰,也是对未来充满期待的体现。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过去与现在,表达了对历史的追忆、对文化的传承、对生活态度的思考,以及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展望,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情感和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854)

王庭圭(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酬梁宰惠游永新百韵诗

闻君跋马禾川道,攀?遗民识辔环。

满野悲风蟠蔓草,数声渔笛下汀湾。

云藏甘露峰头寺,路接青湘雨后山。

触思便能成百韵,偶题僧壁不须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谢郭运干见访

穷巷俄留长者缰,清风入户竹生光。

不嫌茅屋绝低小,来坐松阴移晚凉。

南国诸侯老宾客,西湖六一旧家乡。

锦囊剩拾诗千首,他日还思颍水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再次韵送别

天马从来不受缰,腾云注目电争光。

心如银汉纤尘静,气逼金盘晓露凉。

妙语织成文绣段,扁舟刺入水云乡。

朝天便若登仙去,驺驭何人得侍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次韵刘子方喜雪

万木寒痴冻不苏,六花争巧出枯株。

天将平地开银阙,人似清冰在玉壶。

未见齧毡持汉节,徒闻穿履待公车。

月边恐有瑶台路,拟欲凌空谒帝居。

形式: 七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