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扑蝴蝶·游春》由清代诗人曾廉所作,描绘了春日游赏之景,充满了细腻的情感与生动的画面。
“花台月榭,天为安琼斝。”开篇以花台、月榭为背景,以琼斝比喻美酒,营造出一种华美的春日游赏氛围。“一年好景,空消争忍舍。”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不舍,即使是一年中最美好的时节,也难以割舍。
“鸟声日夕催春,说又清明过也。”鸟鸣声在傍晚时分催促着春天的到来,却也暗示着清明节的临近,时间的流逝让人感慨。接下来,“笋尖出于檐瓦。贪颠傻。”描绘了春笋破土而出的景象,以“贪颠傻”形容其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状态。
“谁知一病,瘦骨纤纤不盈把。”这一句转而表达了一种淡淡的忧伤,似乎是在感叹生命的脆弱与无常,即使是再瘦弱的身躯,在疾病面前也显得无力。“今年悴甚,春来游拟寡。”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忧郁的情绪,春游的兴致大减,似乎预示着某种不祥或内心的沉重。
“昨宵绣就鸾鞋,悄出花神殿下。”夜晚,女子绣制精美的鸾鞋,悄悄地来到花神的殿堂,这一细节充满了浪漫与神秘色彩,或许象征着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门掏豹花斑马。”最后以豹花斑马的形象收尾,豹花斑马的图案可能寓意着复杂多变的生活或是对某种特定情境的隐喻。
整体而言,《扑蝴蝶·游春》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日游赏的场景,既有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赞美,也有对生命脆弱、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诗歌情感丰富,画面感强烈,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情感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