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亭观潮

海门东向沧溟阔,潮来怒捲千寻雪。

浙江亭下击飞霆,蛟蜃争驰奋髯鬣。

钜鹿之战百万集,呼声响震坤轴立。

昆阳夜出雨悬河,剑戟奔冲溃寻邑。

吴侬稚时学弄潮,形色沮懦心胆豪。

青旗出没波涛里,一掷性命轻鸿毛。

须臾风送潮头息,乱山稠叠伤心碧。

西兴浦口又斜晖,相望会稽云半赤。

诗家谁有坡仙笔,称与江山作勍敌。

援毫三叫句不成,但觉云涛满胸臆。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描绘了浙江亭下壮观的潮水景象,以生动的笔触展现了潮水的磅礴气势和汹涌澎湃的动态美。诗人通过“海门东向沧溟阔,潮来怒捲千寻雪”两句,将潮水从远方滚滚而来,如同千寻之雪般铺天盖地的壮丽景象展现得淋漓尽致。接着,“浙江亭下击飞霆,蛟蜃争驰奋髯鬣”则进一步渲染了潮水带来的震撼力,仿佛雷鸣般的巨响和蛟龙、蜃气的激烈争斗,形象地表现了潮水的威力。

“钜鹿之战百万集,呼声响震坤轴立”运用历史典故,将潮水的声势比作古代战争的喧嚣,增强了画面的震撼感。“昆阳夜出雨悬河,剑戟奔冲溃寻邑”则通过比喻,将夜晚的暴雨比作悬空的河流,剑戟般的潮水冲破城镇,展现了潮水的猛烈冲击力。

接下来,“吴侬稚时学弄潮,形色沮懦心胆豪”转而描写普通人的参与,他们虽年幼却勇敢地与潮水搏斗,展现出不畏艰险的精神。“青旗出没波涛里,一掷性命轻鸿毛”更是将个人的生命置于潮水的浩瀚之中,凸显了人与自然力量的对比,以及对生命价值的深刻思考。

最后,“须臾风送潮头息,乱山稠叠伤心碧”描绘了潮水退去后的宁静景象,以及周围环境的苍凉与悲壮。“西兴浦口又斜晖,相望会稽云半赤”则以夕阳下的景色作为背景,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和时间的流逝感。“诗家谁有坡仙笔,称与江山作勍敌”表达了对诗人创作能力的赞叹,认为其作品堪比苏轼的豪放风格,能够与江山相匹敌。“援毫三叫句不成,但觉云涛满胸臆”则以诗人的创作过程为结尾,表达了创作时内心的激荡与情感的丰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浙江潮水壮观景象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雄伟与壮丽,也蕴含了对人类勇气、生命价值以及创作激情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9)

任诟(金)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三月七日登龙尾山寺

古寺寻龙尾,山城送马蹄。

花浓香腽肭,泉莹冷玻璃。

寒食春无几,催归日欲西。

春风吹病眼,烟树远凄迷。

形式: 五言律诗

和张浮休旧韵

嫩水笼篁碧,新霜染树红。

石潭沉晓月,山雨暝秋空。

灯火吟窗下,关河醉眼中。

西风唤张翰,南望思何穷。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赠张寿卿

美如冠玉张公子,知是留侯几世孙。

老境流离少欢趣,天涯邂逅对清尊。

貂裘聊作西州客,物化终同北海鲲。

十日相从又言别,关山明月正销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岐山南显道冷香亭

溪桥小雪晴,水村霜月冷。

暗香林薄间,得偶璀璨影。

殷勤南夫子,移植在人境。

芝兰馥氤氲,珠壁照光炯。

小屋茅草盖,幻此萧洒景。

看花爇松明,醒醉漱苔井。

文章聊嬉戏,辞气颇驰骋。

州县不著脚,时人笑清鲠。

我官西州掾,簿领不知省。

频遭官长骂,势屈石在顶。

门庭可张罗,陋巷车辙静。

山歌听嘲哳,舞伎或瘤瘿。

引睡阅文史,朝日无从永。

梦到五柳庄,身居六盘岭。

朅来南山下,旅思凄以耿。

金罍照衰朽,玩味得俄顷。

傍人怪迂疏,佳处当自领。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