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薄暮风色寒,移舟宿前渚。
欹枕不成眠,孤篷夜来雨。
这首诗描绘的是夜晚在邳州城下泊船的情景。"薄暮风色寒",寥寥五字便勾勒出傍晚时分,风带着凉意,天色渐暗的景象,渲染出一种清冷的氛围。接着,诗人选择"移舟宿前渚",表现出他为了避雨而将小舟停靠在江边沙洲上过夜,显示出旅途的艰辛和对未知的无奈。
"欹枕不成眠",诗人斜倚着枕头,却难以入眠,暗示了内心的思绪纷扰或是对未来的忧虑。最后一句"孤篷夜来雨"进一步强化了孤独感,雨打在孤零零的船篷上,声音清晰可闻,更增添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凄凉。
整首诗以简洁的笔触,通过自然景色和人物心境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夜晚在邳州城下独处的孤寂感受,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情感深度。
不详
明代大臣、学者,名寓,以字行,谥文贞,汉族。官至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历五朝,在内阁为辅臣四十余年,首辅二十一年。与杨荣、杨溥同辅政,并称“三杨”,因其居地所处,时人称之为“西杨”。“三杨”中,以“学行”见长,先后担任《明太宗实录》、《明仁宗实录》、《明宣宗实录》总裁
日落烟水寒,解缆清江渚。
中夜北风来,相送潭州去。
闻道故乡来,辞家今远近。
恐有南京书,停舟试相问。
家住横塘口,船开去渐遥。
归时不愁暮,出浦正乘潮。
偶来长浦里,相伴采莲归。
并船打两桨,溅水湿罗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