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井僧全示寄庵枢密程公累篇季文弟新什求余继其末一首

程苏中兴什,同庵有后前。

前朝沙门首,辨净超卓然。

耆宿失闻聪,饫参馀小全。

龙泓风篁巘,荏苒二十年。

缁俦几换易,岩崿岂变迁。

亭亭百岁杉,泠泠九渊泉。

梵音扰龙性,玄解忘鱼筌。

有客辇瑰诡,无情施缯钱。

佛法伫隆兴,般若须人传。

更令观刹丽,但俾子孙贤。

三空正觉路,一喻实相圆。

不替人天师,重新演教禅。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翻译

程苏中兴的诗篇,同庵前后相连。
前任僧侣为先驱,辨析纯净超群出众。
年长的高僧听力衰退,仍能参与少许修行。
龙池风竹山峦间,时光荏苒已二十年。
僧侣更换频繁,山岩风貌依旧未改。
百年古杉挺立,九泉清泉泠泠作响。
梵音扰乱龙之本性,深奥理解忘却了捕鱼之法。
有访客带来奇异礼物,无情感只施舍钱财。
佛法期待复兴,智慧需有人传承。
让信徒欣赏佛寺之美,但愿子孙贤德。
三空之路通向正觉,一个比喻揭示真谛。
不愧为人天导师,重振教诲与禅修。

注释

程苏:诗人名。
中兴:国家或文化复兴。
同庵:同一座庵院。
沙门:佛教僧侣。
耆宿:年长的前辈。
龙泓:龙潭、清澈的水池。
般若:智慧。
观刹丽:观赏佛寺的美丽。
人天师:具有人间和天界双重威望的导师。

鉴赏

这首宋诗是苏籀对程公和程苏中兴什的回应,以寄赠的形式表达对僧人全示的敬意以及对佛法传承的关注。诗人首先赞扬全示在前朝僧侣中的卓越地位,他的智慧超群,即使年事已高,仍保持修行的精进。全示曾游历龙泓风篁之境,时间流逝,僧侣更换,但山岩景色依旧。

诗人提到百岁杉和九渊泉,象征着全示的修行深厚和佛法的永恒。他批评世俗之人对佛法的理解过于浅薄,有的追求奇诡之事,有的只看重财物。他希望佛法能重振辉煌,智慧得以传承,寺庙之美能吸引世人,而最重要的,是教育子孙后代走上正确的修行之路,理解佛法的真谛。

最后,诗人强调自己作为“人天师”的责任,将继续传播教禅,使佛法不衰。整首诗寓含对僧人的敬仰,对佛法的坚守,以及对后世的期望,体现了宋代士大夫对佛教文化的独特见解。

收录诗词(323)

苏籀(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龙翔真歇和尚求诗赠一首

象骨岩居闽府教,江海两封黄纸召。

孤云自南仍更东,阻觐尧蓂友廊庙。

讲通明论毗昙经,一佛出世祇为人。

凝师白傅有真契,凿齿弥天必相值。

河汉滔滔渺涯涘,三反九折时游戏。

簦屩跻堂累千辈,鍧雷激电非思议。

毫忽微差失大千,同尽鸳鸿与蝼蚁。

菩提一切皆具足,刮膜分光诚岂弟。

体味龙宫七佛书,卢老面目云何是。

馀生流浪无明窟,回首尘尘非自己。

季咸鬼眼必见窥,和璞妙算应不遗。

大士知言善呵蔽,朝闻夕殒甘如饴。

疑蛇一祛病当愈,识路还家要有时。

金华士女涕泗流,胡为决往龙翔游。

是间虽住亦非住,奔轶常行祖师处。

形式: 古风

吕伟信求冰花诗赋得两绝(其一)

霰集柏杉霏靀松,瓦冰镌画叶柯葩。

密移裁化钟纤巧,梁苑诗盟斲句佳。

形式: 七言绝句

守局一首

悠悠疏逖皮冠守,朝著于何置漫郎。

不计少多凫藻汎,岂怀吞啄鹤轩昂。

执舆投刺初嫌闹,视荫言归久蹈常。

饮酒读书私务尔,涣然意喻俾言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次梅斋严韵

振条裂石寒飕飕,霰集黄昏天为愁。

若兰政恐远庭户,健步斸本移岩幽。

断魂能返神可雪,照夜薰天欲奔月。

妖韶敷艳满东风,肤清骨秀无相绝。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