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即景六咏

半亩宫墙布席坛,烟光云影绕干阑。

岩蒸云气晴能雨,树挟风声夏欲寒。

隐几亦山青未了,开窗满目界真宽。

蹊间有客裴徊处,好把心茅仔细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充满生机的书院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书院的环境与氛围展现得淋漓尽致。

首句“半亩宫墙布席坛”,以“半亩”形容书院的规模,虽不大却自有一番雅致。“宫墙”则暗示了书院的庄严与神圣。“布席坛”则点明了书院的用途,是学子们学习、讨论知识的地方。

接着,“烟光云影绕干阑”一句,通过烟光和云影的动态描绘,展现了书院周围环境的幽静与神秘,仿佛书院与外界隔绝,自成一世界。

“岩蒸云气晴能雨,树挟风声夏欲寒”两句,运用自然现象的对比,表现了书院环境的独特之处。即使在晴天,山岩间的云气也能带来雨水;夏日里,树木摇曳生风,似乎能让人感受到凉意。这些描写不仅突出了书院环境的宜人,也寓意着知识的滋养如同雨水一般,能够滋润心灵,带来清凉与智慧。

“隐几亦山青未了,开窗满目界真宽”两句,进一步描绘了书院内部的景象。坐在窗边,窗外的青山仿佛连绵不绝,开窗即可见到广阔的世界。这里不仅赞美了书院环境的美丽,也表达了对知识无尽探索的渴望。

最后,“蹊间有客裴徊处,好把心茅仔细看”一句,以“有客裴徊”描绘了书院中学者们或思考、或交流的情景,强调了书院不仅是学习的场所,更是思想碰撞、心灵交汇之地。鼓励读者深入思考,用心去感受知识的魅力。

整首诗通过对书院环境的细腻描绘,以及对知识探索精神的赞颂,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教育与求知的重视与向往。

收录诗词(76)

卓肇昌(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书院即景六咏

苍翠层层画不如,主人枯坐小亭虚。

绿阴旎旖微飙度,疏影横斜淡月初。

花似解人频揖客,鸟如知趣欲窥书。

东风不管愁人倦,叶落阶前未扫除。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书院即景六咏

紫燕珊珊落故轩,讲堂听罢自翩翻。

双飞未忍留仙去,栖僻还宜处士门。

秋客重来殷款款,主人惜未解言言。

一生巧计输黄雀,饮啄官仓长子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书院即景六咏

閒来寄傲倚窗南,墙外萧萧竹映蓝。

雨滴犹闻悲帝子,风飘何用怨江潭。

杯倾蚁绿枝先醉,阅到蠹文影代缄。

好与坡公心赏处,沉当菁翠是春三。

形式: 七言律诗

书院即景六咏

夏木森森覆碧廊,凉飔蝉沸度残阳。

可怜痴子呼蝶梦,为少书声闹草堂。

顾影还疑悲痀偻,有怀欲诉笑螳螂。

一枝聊得栖身处,络绎催人何太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