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霍念赋卢原甫集饮陶紫阁因之楼询我琼山之胜

因之楼上眺风烟,四望山川意惘然。

把别昔愁琼岛月,相逢今喜白云天。

衔杯竹下心先醉,剪烛花间句共联。

胜境可堪诸社道,撑空五指落尊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鉴赏

此诗描绘了诗人张嗣纲在秋日与友人卢原甫集饮于陶紫阁之因之楼时的所见所感。首句“因之楼上眺风烟”,开篇即以“楼上”二字点明地点,通过“眺风烟”三字,展现出诗人站在高处远眺的开阔视野和自由心境。接下来,“四望山川意惘然”,则表达了诗人面对壮丽山川时的复杂情感,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把别昔愁琼岛月,相逢今喜白云天。”这两句对比鲜明,上句回忆过去与琼岛月的离别之愁,下句展望现在与白云天的重逢之喜,体现了诗人情感的起伏变化,以及对时光流转的深刻体会。

“衔杯竹下心先醉,剪烛花间句共联。”这两句描绘了聚会时的情景,诗人与友人在竹林下举杯畅饮,心中早已沉醉;在烛光摇曳的花丛中,大家共同创作诗句,气氛热烈而和谐。这不仅展现了聚会的欢乐氛围,也体现了文人雅士之间的深厚情谊和艺术交流的愉悦。

最后,“胜境可堪诸社道,撑空五指落尊前。”这两句总结了聚会的地点——因之楼,以及聚会的性质——文人雅集,强调了此处为文人聚会的理想之地。同时,“撑空五指落尊前”这一形象生动的描述,既表现了诗人对聚会环境的赞美,也暗含了对聚会中才思涌动、佳句频出的盛况的肯定。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场景刻画,展现了诗人与友人在秋日聚会时的喜悦与感慨,以及对美好自然与文人雅集的深深热爱与向往。

收录诗词(230)

张嗣纲(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少怀大志,及长,闭户潜修,于经史外,更习《六韬》《三略》。明神宗万历十六年(一五八八)、二十二年(一五九四)、二十五年(一五九七)连中三榜武魁。按例,官拜新安南头参将,年八十有五而卒。有《戈馀诗草》二卷。事见民国《清远县志》卷一〇

  • 字:效忠
  • 籍贯:清远

相关古诗词

答王稚韬仙示之作

闻道仙风第一流,閒来采药坐丹丘。

笙吹松下月华满,局对山中夕照收。

黄鹤飞来银树晚,青牛跨去玉关秋。

茅君小传还堪读,天地团团一泛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夏日凭喜闻招郭延年同饮白鹿社

白鹿山河一径开,故人载酒共徘徊。

寻幽觅得南隅社,招饮同倾北海杯。

好雨池边沾席过,清风江上逐人来。

留题赋就翩翩雅,尽是河东八斗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题岭南挺秀寿册

五岭盘桓峙翠微,星高南极耀江湄。

青牛紫气来函谷,白石沧波老钓矶。

花发开尊频对客,月明觅纸数呼儿。

逍遥鸠杖陶三径,笑指庭兰第一枝。

形式: 七言律诗

秋夜

落叶飘梧夜未央,新秋爽气扑潇湘。

银河斗转金茎冷,珠海烟生玉露凉。

栏外月移花影瘦,枕边风送漏声长。

谁家砧杵城头急,惹起征人又断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