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明代诗人李濂的《春兴四首(其三)》描绘了春天早晨雁门关边的景象,战尘已息,暗示着战争结束。诗人回忆起骢马驰骋的壮游岁月,冰河解冻,胡骑离去,象征着边疆局势的暂时稳定。滹沱河畔,草木青青,唯有大雁停留,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大自然的生机与战争后的宁静。
诗中提到的“单于台”和“苏武城”,是历史遗迹,前者关联着匈奴的统治者,后者是汉代苏武牧羊之地,寓言着忠诚与坚韧。诗人站在这些地点,感叹如今田园荒芜,无人耕作,只有戍楼矗立,守卫着边疆。最后,诗人表达出归隐的愿望,在沧洲静观世事,而朝廷的决策却关乎远方的云州,流露出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忧虑。
整首诗以景寓情,通过自然景色的变化和历史典故的引用,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向往,对国家边防的关注,以及个人志向与现实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