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元代文质所作的《行路难》诗,描绘了人生旅途中的种种艰难险阻,既有自然界的凶险,如猛虎、狼、蛟、鼍等,也有社会环境的复杂,如人心的险恶和不可预测的变化。诗中通过“行路难”的主题,表达了对人生困境的深刻反思和感慨。
首句“行路难,历九土,猛虎当途狼在坞”开篇即点明了人生旅途的艰难,猛虎挡道,狼群隐匿,形象地描绘出前行路上的重重障碍。接着,“满目莽苍荆菅深,猎者谁为施弶弩”进一步渲染了自然环境的险恶,荆棘丛生,难以通行,暗示了即使在看似安全的环境中也可能潜藏危机。
“行路难,渡江河,其中岂无蛟与鼍”转而描述了过河时的危险,蛟龙潜伏于水中,随时可能成为旅人的一大威胁。诗人通过这些自然景象的描绘,寓意人生的不确定性与挑战性。
“水陆之险尚可平,人心对面干戈横”则将视角转向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指出虽然自然环境的险阻可以通过智慧和勇气克服,但人心的险恶却更为难以应对。这句话揭示了社会生活中人际关系的复杂性和潜在的冲突。
“浮云变态在焂忽,阴矢设毒无猜惊”进一步强调了社会环境的变幻莫测和人心的不可预知,比喻如同变幻莫测的浮云,暗含着对人性复杂面的深刻洞察。
最后,“君不见史伯鱼,处世以直诚非愚,西边鹊噪东啼乌”引用史伯鱼的故事,说明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坚持正直和真诚并非愚笨之举,而是生存之道。这不仅是对个人行为的建议,也是对整个社会道德风尚的一种呼唤。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作者对人生旅途的深刻思考和对社会现象的敏锐洞察,既富有诗意,又富含哲理,是元代文学作品中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