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军山诸葛公墓下作

高密起南阳,文终从高祖。

暴系本见疑,数衄亦非武。

堂堂诸葛公,鱼水托心膂。

二表匹谟训,一德追伊吕。

视操但如鬼,畏蜀还如虎。

嗟彼巾帼徒,与公岂俦伍。

紫色复蛙声,抵隙各为主。

火井方三炎,赤伏更典午。

志士耻帝秦,祭器犹存鲁。

阴平一失险,面缚忘奔莒。

知公抱遗憾,龙卧成千古。

峨峨定军山,悠悠沔阳浒。

郁郁冬青林,哀哀号杜宇。

耕馀拾遗镞,月黑闻军鼓。

谯侯宁足诛,激昂泪如雨。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定军山诸葛公墓下作》是清代诗人王士禛所作,通过对定军山诸葛公墓的描绘,表达了对诸葛亮这位历史人物的深切缅怀与敬仰。

首句“高密起南阳,文终从高祖”点明了诸葛亮的出身和归宿,他从南阳起家,最终辅佐汉室,成就一番伟业。接着,“暴系本见疑,数衄亦非武”两句,以简练的语言概括了诸葛亮在政治斗争中的艰难处境,以及他面对挫折时的坚韧不拔。

“堂堂诸葛公,鱼水托心膂”赞扬了诸葛亮与刘备之间的深厚情谊,如同鱼得水,相互扶持。接下来,“二表匹谟训,一德追伊吕”高度评价了诸葛亮的治国理政能力,将其与古代贤相伊尹、吕尚相提并论。

“视操但如鬼,畏蜀还如虎”形象地描绘了诸葛亮对曹操的蔑视和对蜀地的重视,展现了其战略眼光和军事才能。“嗟彼巾帼徒,与公岂俦伍”则表达了对那些不能与诸葛亮相提并论的女性的惋惜之情。

“紫色复蛙声,抵隙各为主”运用比喻手法,将诸葛亮的智慧比作紫色的深沉与蛙声的灵动,各自在不同的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火井方三炎,赤伏更典午”通过火井和赤伏的典故,象征诸葛亮的智慧和影响力超越时空。

“志士耻帝秦,祭器犹存鲁”表达了对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反感,以及对孔子及其儒家文化的尊重。“阴平一失险,面缚忘奔莒”描述了诸葛亮在军事上的谨慎与果断,即使面临险境也不轻举妄动。

最后,“知公抱遗憾,龙卧成千古”表达了对诸葛亮未能实现完全统一中原的遗憾,以及对其英年早逝的惋惜。“峨峨定军山,悠悠沔阳浒”描绘了诸葛亮墓地的壮丽景色,寄托了后人对他的怀念之情。“郁郁冬青林,哀哀号杜宇”通过自然景观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哀伤而庄重的氛围。

整首诗通过对诸葛亮生平事迹的回顾与赞美,以及对定军山墓地环境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这位杰出历史人物的崇敬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对英雄人物身后之景的深深感慨。

收录诗词(277)

王士禛(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朝天峡

朝登嘉陵舟,日出羌水赤。

履险倦鞍马,即次亦称适。

黕黮双峡来,突见巨灵蹠。

崭岩无寸肤,青冥厉双翮。

阴崖积龙蜕,跳波畏鲸掷。

往往压人顶,骇此欲崩石。

洞穴峡半开,兵气尚狼藉。

蛇豕据成都,置戍当险厄。

至今三十年,白骨满梓益。

流民近稍归,天意厌兵革。会见賨卢人,烧畬开确?。

慷慨一扣舷,浩歌感今昔。

风便黎州城,茫茫波涛白。

形式: 古风 押[陌]韵

龙门阁

众山如连鳌,突兀上龙背。

鳞鬣中怒张,风雨昼晦昧。

出爪作之而,神奇始何代。

乱水趋嘉陵,波涛势交汇。

万壑争一门,雷霆走其内。

直跨背上行,四顾气什倍。

夕阳下岷峨,天彭光破碎。

咫尺剑门关,益州此绝塞。

子阳昔跃马,妖梦成佁儗。

区区王与孟,泥首终一概。

李特亦雄儿,僣窃竟何在?

形式: 古风

天柱山

朝出玄武门,云垂雨忽冻。

登登天柱山,千盘堕澒洞。

峥嵘逾巴阆,槎牙过秦凤。

陟岭如累棋,下谷疑入瓮。

心俯尻益高,足缩目先送。

敢嗟鸟兽群,稍喜徒旅众。

我有大羽箭,丽龟辄命中。

于菟昂其首,饮羽乃不动。

道旁松合抱,巨可任梁栋。

惜哉野蔓缠,不蒙匠石用。

绝顶见岷山,青城亦伯仲。

一气连诸蕃,三州实西控。

太平幸无事,左髻时入贡。

念彼松姚戍,坐甲苦饥冻。

俯临陆海雄,仰视天宇空。

长啸千仞冈,出险忽如梦。

形式: 古风

海门歌

岷峨东下江水长,远从井络来吴乡。

奔涛万里始一曲,古之天堑维朱方。

北界中原壮南纪,鱼龙日月相回翔。

中流一岛号浮玉,登高眺远何茫茫!

长空飞鸟去不尽,江海一气同青苍。

山外两峰远奇绝,双阙屹立天中央。

左江右海辨云气,如为八裔分纪疆。

江流到此一缚束,早潮晚汐无披猖。

烛龙晓日出云海,山光照曜连扶桑。

年来海戍未停罢,峨舸大舰来汪洋。

胡豆洲前起烽火,徒儿浦上披裲裆。

古闻京口兵可用,寄奴一去天苍凉。

我愿此山障江海,七闽百粤为堤防。

作歌大醉卧岩石,起看江月流清光。

形式: 古风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