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清代赵春熙的《园居即事(其三)》描绘了诗人园中生活的闲适与宁静。首句“径草何曾破屐痕”,以径草未留人迹,暗示了环境的幽静和主人的足迹罕至。次句“拌他簪履散平原”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远离尘嚣,不拘小节的生活态度。
“听松有伴常偕影”写诗人常在松林中独处,倾听松涛,身影相伴,流露出对自然的亲近和内心的孤独。接下来,“得句谁酬自倒樽”描述了诗人创作时的惬意,无人欣赏也无妨,自斟自饮,享受诗酒之乐。
“短榻久抛尘市梦”表达了诗人对都市生活的疏离,长时期以来已不再做那些尘世的梦。“残编聊共古今论”则表明诗人沉浸在书籍之中,与古今智者对话,寻求精神上的慰藉。
最后两句“不缘蛙鼓莺簧奏,绝少清声聒耳喧”总结全诗,诗人庆幸园中少有蛙鸣莺啼的嘈杂,得以享受难得的清静,体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园居生活的恬淡与高雅,以及对心灵自由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