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题百步洪送顾工部

长河势屈曲,学海遥之东。

瞬息泻千里,滔滔若无穷。

忽然经彭城,怒发何其雄。

千艘相上下,往往惊篙工。

昔闻入蜀险,殆与三峡同。

行人举足计,聊号百步洪。

此地山根绕,微禹安能通。

凿石尚磊磊,急流为磨砻。

喷射声愈振,石腹疑中空。

美哉河渠使,虑殚力弥攻。

水利归上国,期成疏浚功。

月夜披羽衣,清啸黄楼中。

下视瓠子河,枉筑宣阳宫。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百步洪的壮丽景象,诗人吴宽以生动的语言展现了这条河流的曲折蜿蜒、汹涌澎湃以及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开篇“长河势屈曲,学海遥之东”便将读者带入了一幅宏大的画卷之中,长河在东方延伸,仿佛是知识的海洋,引人遐想。

接着,“瞬息泻千里,滔滔若无穷”描绘了河水奔腾不息的动态美,仿佛时间在这里被无限拉长,展现出自然力量的伟岸。诗人通过“忽然经彭城,怒发何其雄”进一步强调了河流经过彭城时的气势磅礴,如同一头愤怒的巨兽,释放出震撼人心的力量。

“千艘相上下,往往惊篙工”则展示了河流作为交通要道的繁忙景象,船只在河面上穿梭,对船工的技术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诗人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人类活动相结合,使得画面更加生动丰富。

“昔闻入蜀险,殆与三峡同”通过对比,突出了百步洪与著名的三峡相似的险峻,进一步强化了河流的壮丽与挑战性。而“行人举足计,聊号百步洪”则表达了对过往行人的敬意,他们在如此险恶的环境中勇敢前行,体现了人类面对自然的坚韧与智慧。

“此地山根绕,微禹安能通”则借古喻今,赞美了古代先贤大禹治水的功绩,同时也表达了对当代水利建设者的敬仰。诗人通过“凿石尚磊磊,急流为磨砻”描绘了水利工程的艰辛与复杂,展现了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努力。

最后,“喷射声愈振,石腹疑中空”通过声音与视觉的双重描写,营造出一种震撼人心的氛围,进一步凸显了百步洪的壮观。而“美哉河渠使,虑殚力弥攻”则表达了对水利工程师们的高度赞扬,他们凭借智慧和毅力克服重重困难,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水利归上国,期成疏浚功”则点明了水利工程的重要性,不仅关乎民生,更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础。而“月夜披羽衣,清啸黄楼中”则描绘了诗人月下独坐,吟啸黄楼的情景,既表现了诗人的高洁情操,也反映了他对自然美景的深深热爱。

“下视瓠子河,枉筑宣阳宫”则以历史典故结尾,表达了对过去错误决策的反思,提醒人们在追求发展的同时,应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性。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成功地描绘了百步洪的壮丽景色,同时也蕴含了对自然、人类与历史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收录诗词(271)

吴宽(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秋日曝书偶阅韦苏州集

白日落未尽,竹阴满前除。

翛然暑气退,高檐当雨馀。

新松无悴色,萱花亦已舒。

偶观草木性,中怀一欣如。

脱帽被粗葛,庭际方收书。

爱此韦郎句,把诵意踟蹰。

焚香更扫地,适喜中堂虚。

累月犹在告,深惭此閒居。

形式: 古风

分题圯桥送张公实

行经下邳城,试访留侯事。

遗迹今何存,临流漫相指。

侯也本韩人,天其畀刘氏。

奋击沙中锥,俯取圯下履。

举足直受之,匍匐更前跪。

欲为帝者师,宁被老人使。

嗟当嬴政时,虐燄到经史。

兵书尤所禁,搜索遍焚毁。

一编出袖中,依然先秦字。

乃知老人愚,远胜始皇智。

避世能全身,同时类黄绮。

维古多斯人,过客勿疑此。

行见沧海君,终从赤松子。

形式: 古风

丙午郊祀斋居夜雨独坐

春城闭重门,夜馆耿孤烛。

默坐方悄如,柝声递相续。

拥衾未成眠,伴我只僮仆。

微雨恣飘扬,寒花结群玉。

员丘岁有事,大驾朝出宿。

明当还法宫,天意亦可卜。

清道少浮尘,龙车为膏輹。

郊南咫尺地,宿麦芽已绿。

愿言同发荣,皇恩被阴谷。

形式: 古风

喜雨

北方苦春旱,入夏雨亦微。

俄然见檐溜,及午正霏霏。

散步荒园中,不觉沾我衣。

草木总欣悦,膏沭滋容辉。

昨者宿斋戒,遍走神祠祈。

礼官朝入奏,独与皇心违。

谓此在朕躬,聿当斡玄机。

宸衷之所至,端能动天威。

今年定有望,吾民应免饥。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