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赠福山长老

时世重因循,师何独苦辛。

洁斋徒众散,刚直里闾嗔。

游艺能济物,旧交多雅人。

云山虽好住,住久转劳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世道崇尚因循守旧,老师为何独自辛苦。
斋戒修行的人群散去,正直的行为让邻里不满。
游历艺术如果能助人,旧日的朋友大多是高雅之人。
虽然云山风景优美,但长久居住也会让人劳累心神。

注释

时世:社会风气。
重:重视。
因循:沿袭旧习。
师:老师。
独:独自。
苦辛:辛苦。
洁斋:清净的斋戒。
徒众:弟子们。
散:解散。
刚直:正直。
里闾:乡邻。
游艺:游历艺术。
济物:帮助他人。
旧交:老朋友。
雅人:有修养的人。
云山:山水之间。
好住:适宜居住。
住久:久居。
劳神:劳累精神。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觏所作,名为《寄赠福山长老》。通过这短暂的几句,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佛学修行的一种理解和赞美。

“时世重因循,师何独苦辛。”这里诗人指出了世间习以为常的事物,而佛门中人的修行则是异常艰辛的。这两句话表达了对世俗生活与佛法修炼之间差异的感慨。

“洁斋徒众散,刚直里闾嗔。”诗人描绘了一幅清净寺庙、门人稀少的景象,以及那些刚直不阿之士在世俗中所遭受的白眼和非议。这里展示了佛教僧侣与普通世俗生活之间的分离,以及他们坚守信仰所面临的社会压力。

“游艺能济物,旧交多雅人。”诗中的“游艺”可能指的是佛法修行,这些修炼能够帮助他人,解决问题。同时,诗人提到旧时的交往中有许多高雅之士,这表明了诗人对于那些志同道合者的怀念。

“云山虽好住,住久转劳神。”即便是美丽的云山,也不能长期居住,因为时间一长,连心灵也会感到疲惆。这句话传递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宁静的心境。

整首诗通过对比世间与佛门生活,以及赞扬佛教僧侣坚守信仰的精神,展现了诗人对于佛学修行的敬重和向往。

收录诗词(338)

李觏(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是我国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他生当北宋中期“积贫积弱”之世,虽出身寒微,但能刻苦自励、奋发向学、勤于著述,以求康国济民。他俊辩能文,举茂才异等不中,讲学自给。博学通识,尤长于礼。他不拘泥于汉、唐诸儒的旧说,敢于抒发己见,推理经义,成为“一时儒宗”。今存《直讲李先生文集》三十七卷,有《外集》三卷附后。为纪念,资溪县建有泰伯公园,塑有雕像,纪念馆正在建设之中

  • 字:泰伯
  • 号:盱江先生
  • 籍贯:来学者常数十百
  • 生卒年:1009—1059

相关古诗词

晚思

一槛东风小箔开,乱山明暗水萦回。

流年渐共春华去,暴热还随霁色来。

天气浊多人欲睡,地形卑甚物先梅。

因知楚客迷魂处,不是江东不足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晚闻角

倾耳斜阳里,无聊拭泪频。

平生惯闻处,今日自愁人。

夜近歇不久,风来听得真。

胡笳更何物,只此已伤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清明日作

迟迟日景坐成曛,闻说清明在此晨。

花卉不宜愁眼看,勾芒能为几人春。

销磨志气多因老,点检交游半作尘。

欲向醉乡聊自适,病来还厌举杯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清话堂诗

释子相延暂解冠,一宵清话到更阑。

漆盘香烬死蚯蚓,纸瓦雨声鸣弹丸。

往事莫将閒口笑,劳生谁在定中看。

明朝颒面还归去,依旧涂泥溅马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