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其一二○)

二仪同根,万物一源。

机活静枢之臼,象成玄牝之门。

幽而不昏,湛而若存。

用妙触而出碍,体至虚而无痕。

车辙出门而合度,桃李成蹊而不言。

形式: 押[元]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禅僧释正觉所作,以禅宗的视角描绘了宇宙和生命的根源以及修行的微妙境界。"二仪同根,万物一源"表达了世间万物皆源于同一根本,体现了佛教的万物平等和统一观念。"机活静枢之臼,象成玄牝之门"运用象征手法,将心性比喻为静寂的枢轴和深远的母窍,暗示修行者内心的宁静与开放。

"幽而不昏,湛而若存"描述了禅定中的状态,虽深沉却并非昏沉,而是清明如水,仿佛永恒存在。"用妙触而出碍,体至虚而无痕"进一步阐述了禅修中智慧的运用和空灵的体悟,即通过微妙的洞察力突破障碍,心境达到极为空灵,无迹可寻。

最后两句"车辙出门而合度,桃李成蹊而不言"以自然景象作比,车辙顺畅出门,暗示修行者的道路自然合乎法度;桃李虽繁花满径,却无声无息,象征修行者的内在修为不需言语自现。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禅于物,借物说理,展现了禅宗的智慧和修行的意境,语言简洁而富有哲理。

收录诗词(1298)

释正觉(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其二○五)

面目古怪,气宇深清。涧月夜白,松雪寒明。

舜若之身兮谁前谁后,首罗之眼兮不纵不横。

相随来也,流水浮萍。

形式: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其九十七)

肃萧而秋,万化潜收。英英而春,群汇舒伸。

天地之间谁造物,枢机之发是何人。

形式: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其一五八)

默而不凝,照而不流。关捩虚而活,机轮转处幽。

闲云淡而无雨,野水清而有秋。

要将平等一如相,著在森罗万像头。

形式: 押[尤]韵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其二十)

三河野人,两浙社宾。湛存该理智,妙触出根尘。

乌藤行脚丛林事,鈯斧住山云水身。

形式: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