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清都

暮雨消烦暑。房栊□、顿觉秋意如许。

天高云杳,山横绀碧,桂华初吐。

空庭静掩桐阴,更苒苒、流萤暗度。

记那时、朱户迎风,西厢待月私语。

佳期易失难重,馀香破镜,虽在何据。

如今要见,除非是梦,几时曾做。

人言雁足传书,待尽写、相思寄与。

又怎生、说得愁肠,千丝万缕。

形式: 词牌: 宴清都

翻译

傍晚的雨驱散了炎热,房间顿时感受到如此浓厚的秋意。
天空高远,白云稀疏,青山如黛,桂花开始绽放。
空荡的庭院安静地隐藏在梧桐树荫下,萤火虫悄悄飞过。
回忆起那时,朱红的大门随风摇曳,西厢房里我们等待月光,低声私语。
美好的时光易逝难再,即使有余香残留,镜子破碎,又能在哪里追寻呢?
现在想要再见,除非是在梦中,这样的日子何时有过?
人们常说大雁能传信,但如何才能把深深的思念写在雁足上寄给你。
又怎能表达这千头万绪的愁肠百结。

注释

暮雨:傍晚的雨。
房栊:房屋的窗户。
顿觉:突然感到。
桂华:桂花的光芒。
苒苒:形容时间慢慢流逝。
流萤:萤火虫。
朱户:红色的大门。
西厢:古代建筑中的侧室或偏房。
雁足:大雁的脚,古人常用来比喻传递信息。
相思:深深的思念。
愁肠:愁苦的心情。

鉴赏

这首《宴清都》是宋代词人袁去华的作品,通过对暮雨、秋意、天高云淡、桂华、空庭、流萤等自然景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哀愁的氛围。上片以“暮雨消烦暑”起笔,暗示了季节的转换和词人心境的变化。接下来的“天高云杳,山横绀碧,桂华初吐”,展现了开阔的秋景,以及中秋月色的明亮。

“空庭静掩桐阴,更苒苒、流萤暗度”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寂静,流萤的出现则增添了一丝幽寂之美。回忆往昔,“朱户迎风,西厢待月私语”的画面,透露出词人对昔日甜蜜时光的怀念。

下片转而抒发离别后的思念之情,“佳期易失难重,馀香破镜,虽在何据”表达了对失去的美好时光和破碎的爱情的感慨。词人渴望通过鸿雁传递相思之情,但现实中只能在梦中相见,这使得愁绪更加深重。“人言雁足传书,待尽写、相思寄与”,表达了对远方之人的深深思念,而“又怎生、说得愁肠,千丝万缕”则形象地描绘了愁绪的纷繁复杂。

总的来说,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夜景色,借景抒情,表达了词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和对现实无奈的感慨,情感深沉而动人。

收录诗词(94)

袁去华(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卒年均不详,约宋高宗绍兴末前后在世。绍兴十五年(公元一一四五年)进士。改官知石首县而卒。善为歌词,尝为张孝祥所称。去华著有适斋类稿八卷,词一卷,著有《适斋类稿》、《袁宣卿词》、《文献通考》传于世。存词90余首

  • 字:宣卿
  • 籍贯:江西奉新(一作豫章)

相关古诗词

浣溪沙(其三)

一夕高唐梦里狂。云情雨意两茫茫。

袖间依约去年香。

乳燕鸣鸠闲院落,垂杨芳草小池塘。

墙梢冉冉又斜阳。

形式: 词牌: 浣溪沙

浣溪沙(其二)梅

玉骨冰肌比似谁。淡妆浅笑总相宜。

一枝清绝照涟漪。

客意无聊花亦老,风烟错莫雨垂垂。

溪边立马断肠时。

形式: 词牌: 浣溪沙

浣溪沙(其一)

庭下丛萱翠欲流。梁间双燕语相酬。

日长帘底篆烟留。

金勒去遥芳草歇,玉箫吹罢紫兰秋。

一年春事只供愁。

形式: 词牌: 浣溪沙

减字木兰花(其一)梅

微红嫩白。照水横枝初摘索。一梦扬州。

客里相逢无限愁。黄昏院落。细细清香无处著。

觅句持觞。鬓点吴霜不碍狂。

形式: 词牌: 减字木兰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