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落花摇曳水溶溶,金现兜绵世界容。
只恐水流云不见,桃源归路却无踪。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落花与流水交融的画面。"落花摇曳水溶溶"写出了花瓣在水中轻轻飘荡,水面泛起涟漪的动态美,仿佛整个世界都被这柔美的景象包容其中。然而,诗人的心中却隐含着淡淡的忧虑:"只恐水流云不见",他担心随着流水逝去的不仅是落花,还有那如云般飘渺的美景和心中的桃花源幻境。最后一句"桃源归路却无踪"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境界的追寻和失去踪迹的惆怅,流露出一种寻找而不得的失落感。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景寓情,借落花、流水、云彩等自然元素,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以及对理想世界的向往与追寻。崔敦礼的笔触细腻,情感深沉,展现了宋词婉约而又富有哲理的特点。
不详
敦礼。本通州静海人,居溧阳。历江宁尉、平江府教授、江东安抚司干官、诸王宫大小学教授。淳熙八年(1181)卒,官至宣教郎。有宫教集。爱溧阳山水,买田筑室居焉。其著作《刍言》编凡分三卷:上卷言政,中卷言行,下卷言学
天留孤巘岌青冥,约束淮流入汴京。
往事不堪回首望,倚栏斜日看潮生。
霜风吹惨入园林,零落阶前满地金。
赖有翠蕤堪采摘,伴人犹守岁寒心。
地禁官清静不哗,日长时试小团茶。
一生只用如椽笔,细为君王纪正邪。
行见山横坐见纵,山随意好日无穷。
朝来爽气谁能会,浑在先生隐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