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驴背萧萧帽影偏,斜风落日灞桥边。
玉堂仙客无人识,谩说当年孟浩然。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日黄昏时分,诗人独自骑着驴子行走在灞桥边的景象。诗中通过“驴背萧萧帽影偏”这一句,生动地展现了主人公在风中的形象,帽子因风吹而略显倾斜,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而又略带孤独的氛围。接着,“斜风落日灞桥边”进一步渲染了画面的意境,斜风轻拂,夕阳西下,灞桥边的景色显得格外宁静与美丽。
“玉堂仙客无人识”一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诗人比作不为人知的仙人,隐喻其才华横溢却未被世人所熟知的境遇。最后,“谩说当年孟浩然”则以孟浩然为例,表达了诗人虽有才情却未能像古代诗人那样广为人知的感慨,流露出一丝无奈与自嘲。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对个人情感的巧妙抒发,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内心世界,同时也蕴含了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思考。
不详
(yī)[公元一三二一年至一三七三年](一作袆),后依外祖父居青岩傅。生于元英宗至治元年,卒于明太祖洪武五年,年五十二岁。幼敏慧。及长,师柳贯、黄溍,遂以文章著名。太祖召授江南儒学提举。后同知南康府事,多惠政。洪武初,诏与宋濂为总裁,与修元史。书成,擢翰林待制。以招谕云南,死于节,谥忠文。祎著有《王忠文公集》二十四卷,及大事记续编,《四库总目》又曾重修革象新书,并传于世
客窗风雨夜沉沉,形影凄然独拥衾。
只有青灯如骨肉,寂寥相伴到更深。
门前柳树绿云屯,院里梨花白雪新。
满目春光谁占得,不应也复有来人。
携妻抱子白头翁,远出城西近坞东。
却笑长安名利客,半生多在别离中。
黄河水,西来一折一千里。
四折东流归渤海,浑涛浊浪深无底。
旧传一清三千年,圣人乃出天下安。
河水之清一何少,吁嗟至治何由还。
我愿河水年年清,圣人在上圣复生,千龄万代长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