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幽深的山中古寺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栖岩寺的环境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
首先,“古寺依岩腹,高僧昼掩扃”两句,开篇即点出古寺的地理位置——它坐落在山岩的深处,与世隔绝,由高僧守护。这里的“扃”,指的是门栓或门锁,暗示了寺庙的静谧与庄严。
接着,“岭泉飞练白,轩竹冷云青”两句,通过动态与静态的对比,描绘了寺庙周围的自然景观。山岭上的泉水如同白色的丝带般飞流而下,而轩窗前的翠竹在青色的云雾中显得格外清新。这两句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的多样性,也暗示了寺庙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意境。
“秋雨漫碑字,西风语塔铃”两句,则进一步渲染了寺庙的氛围。秋雨洒满石碑,留下了斑驳的痕迹,而西风吹过,塔铃轻轻作响,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这两句通过自然现象的描写,营造了一种时间的流逝感和历史的厚重感。
最后,“登临最佳处,清晓望川亭”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栖岩寺美景的喜爱之情。在清晨,站在川亭之上,可以尽情欣赏这山中古寺的宁静与美丽。这两句既是对景色的赞美,也是对诗人内心情感的流露。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栖岩寺及其周围环境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山中古寺的独特魅力,以及诗人对自然与宁静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