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慈郡池板桥颓坏更为石桥

莲塘十亩方,中作长桥渡。

荒荒岁月老,烈烈风雨蠹。

板面拆已穿,梁脊桡而腐。

我来日曳杖,往往不能步。

平生历险危,所至靡惊惧。

唯持忠信行,似有神物护。

但忧强童子,失足或颠仆。

乃伐南山石,甃成如砥路。

曾微十日劳,遂享百年固。

怅昔用材力,其费一何巨。

前人岂不思,袭旧终莽卤。

作诗示儿曹,万事长要虑。

形式: 古风

翻译

莲塘占地十亩宽,中央建有长桥过河。
荒凉岁月悠悠长,强烈风雨侵蚀着。
木板破洞已穿透,梁柱弯曲且腐朽。
我来时拄杖漫步,常因年迈步履艰难。
一生经历诸多艰险,所到之处无惧怕。
唯有忠诚与信实,仿佛有神灵庇佑。
只忧虑顽皮孩童,不慎跌倒受伤。
于是砍伐南山之石,砌成平坦如砥的道路。
稍显十天辛勤劳动,换来百年稳固之路。
感叹往昔耗费巨大,材料和人力。
前人难道未深思,一味沿袭终粗鲁。
以此诗告诫后辈,凡事需长远考虑。

注释

莲塘:池塘种有莲花。
长桥:横跨莲塘的桥梁。
荒荒:荒凉。
烈烈:强烈。
蠹:侵蚀、蛀蚀。
曳杖:拄杖行走。
颠仆:跌倒。
南山石:南山开采的石头。
甃:砌筑。
砥路:平整如磨刀石的道路。
袭旧:沿袭旧习。
莽卤:粗鲁、草率。
儿曹:孩子们。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位于莲塘中央的桥梁,原本是木质结构,但历经风雨侵蚀,已经破败不堪。诗人感慨岁月无情,桥身损坏严重,行走困难。他忆起自己虽历尽艰险,但始终秉持忠诚与信义,似乎得到神明庇佑。对于孩童的安全担忧,促使他决定伐取南山之石,精心砌成坚固的石桥,虽然劳作十日,却能带来长久的稳固。

诗人反思过去修桥的花费巨大,感叹前人未能长远考虑,只是沿袭旧制,最终导致浪费。他以此诗告诫后代,凡事应深思熟虑,以避免重蹈覆辙。整首诗寓含了对历史的沉思和对后代的教诲,展现出诗人深沉的责任感和前瞻性的智慧。

收录诗词(702)

郭印(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朝日

鸡号出郊坰,残月犹未没。

东方迤逦明,林表上初日。

团圆状车盖,光射半天赤。

我时决两眦,喜极还叹息。

迩来天令乖,宇宙秋霖积。

阴霾翳扶桑,不放翔阳逸。

行者厌泥涂,耕者忧稼穑。

官卑何所为,坐视空戚戚。

金乌忽飞晓,光曜宛如昔。

须臾一镜升,烟雾眇无迹。

八纮顿清明,万象趋烜赫。

人情绝愁叹,熙熙遍阡陌。

无端南山云,尚恐复蒸郁。

安得大力士,长挽羲和出。

形式: 古风

游大隋山

我闻大隋名,梦寐犹记录。

得檄天彭道,喜气和可掬。

出城六十里,崎岖转江曲。

山门忽斗上,危步依筇竹。

崩石带烟云,异草罗涧谷。

寂鸟下窥人,累猿时挂木。

路穷才见寺,金碧焕双目。

祖师古定光,灯冷无人续。

开公生异世,大事如付嘱。

僧言山长阴,朝暮云容蹙。

兹辰为我晴,叠岫堆浓绿。

虚阁倚秋风,一洗尘土俗。

举手揖丹景,扛身跨白鹿。

十年劳问讯,亲到心始足。

坐久烛渐微,借榻云间宿。

山寒寐不成,窗外泉鸣玉。

形式: 古风

游杨村仁王院二十韵

山行不作懒,杖策穷幽邃。

崎岖十里馀,乃得桃源地。

竹树蓊以鲜,峰峦秀而媚。

娇云弄奇姿,啼鸟含幽意。

周遭帷幄中,一带江流驶。

始知造物悭,异境亦所秘。

行行松门深,钟磬出萧寺。

残僧五六辈,相顾各猜异。

须臾问讯通,颜色颇夷粹。

高堂清风多,起我无穷思。

提携更小庵,清绝非人世。

自怜学宦游,十载沉卑位。

功名与丘壑,两计皆未遂。

时变搅中肠,忧端丛千猬。

岂如山间僧,了无秋毫累。

一榻寄岩阿,烟霞为活讣。

脱身名利尘,洗耳市朝事。

兹游成邂逅,颇与宿心契。

晚日下层巅,踌躇聊自慰。

重来定何时,往往先梦寐。

形式: 古风

登致爽阁观山用种字韵同赋一首

群峰郁崔嵬,西北天壁竦。

短松被南冈,发立何种种。

中间一川平,楸枰界千陇。

晨光霁雾搴,冥色寒烟重。

幽人每登临,气与秋山耸。

万象入嘲弄,敏思飞泉涌。

嗟予老索寞,高躅难继踵。

风光本自如,绮语浪嘉宠。

况复将此心,勃勃尘虑壅。

日月不假借,学道须猛勇。

誓当守株愚,从人呼傝䢆。

形式: 古风 押[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