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纶

河西猛士无人识,日暮津亭阅过船。

路人但觉骢马瘦,不知铁槊大如椽。

因言西方久不战,截发愿作万骑先。

我当凭轼与寓目,看君飞矢集蛮毡。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翻译

河西的勇猛战士无人赏识,黄昏时在渡口亭中看船只过往。
行人们只觉得你的青丝马瘦弱,却不知道你手中铁枪粗壮如屋梁。
你说西部边疆许久没有战事,情愿剪断头发率先冲锋在万马之前。
我将倚靠车前扶手观看,看你飞射的箭矢落在敌人的毛毡上。

注释

河西:指黄河以西地区,常用来泛指中国的西部。
猛士:勇敢的战士。
津亭:渡口边的亭子,供行人休息。
阅过船:观看过往的船只。
路人:过路的人,行人。
骢马:青白色的马,这里代指勇士的坐骑。
铁槊:古代的一种长柄武器,类似于长矛。
大如椽:形容铁槊非常粗大,像房屋的大梁(椽)一样。
西方:此指国家的西部边疆。
截发:割断头发,古时表示誓死的决心。
万骑先:在万人的骑兵队列之前,形容冲锋在前的英勇。
凭轼:依靠在车前的横木上,轼是古代车辆前部的横木。
寓目:观看,注视。
飞矢:飞射出去的箭。
蛮毡:古代对少数民族地区所产毛毡的称呼,这里代指敌方。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书画家苏轼所作,名为《江边词》。诗中描绘了一位河西猛士的英姿飒爽,虽然不为人识,却有着深厚的武功和战意。"日暮津亭阅过船"表现了诗人对这位勇士的观察,发现其骏马瘦弱,但实际上他的铁槊坚固如同椽木。这位河西猛士因感叹西方久未发生战争,便发誓愿作先锋,率领万骑。"截发愿作万骑先"表达了他渴望战场的勇武之心和壮志。

苏轼在诗中通过对话的形式,表达了自己作为观者的期待,希望能凭借高处以目睹其英姿,并且看他射箭如飞,箭矢集于蛮毡之上。这不仅展示了河西猛士的武艺,更透露出苏轼对英雄豪杰的赞赏和向往。

整首诗语言雄浑,意境辽阔,通过对这位河西猛士的描述,展现了作者对英勇、力量和战争美学的追求,同时也反映出北宋时期社会对于武力与英雄崇拜的一种文化心理。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诗(其二)

仙人未必便仙去,还在人间人不知。

手把白须从两鹿,相逢却问姓名谁。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芫花半落,松风晚清。

形式: 押[庚]韵

古梅

火虐风饕水渍根,霜皴雪皱古苔痕。

东风未肯随寒暑,又蘖清香与返魂。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元]韵

茶偈

幽谷生灵草,堪为入道媒。

樵人采其叶,美味入流杯。

静虚澄虚识,明心照会台。

不劳人气力,直耸法门开。

形式: 偈颂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