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舫宴集分得澹字

平生学已误,末龄道逾贬。

久酣世味醲,益羡朋交淡。

座既接簪缨,享复与昌歜。

偶会情即亲,未识气已感。

惊鳞乐连藻,倦翮媚丛菼。

既忝末席欢,不饮吾何敢。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戴良所作的《书画舫宴集分得澹字》。诗中描绘了宴会上的情景,通过对比宴会前后的不同心境,展现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友情的渴望。

首句“平生学已误,末龄道逾贬”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过去学习道路的反思,认为自己的学问选择可能有所偏差,而到了晚年,他更加认识到道德修养的重要性。接着,“久酣世味醲,益羡朋交淡”则揭示了诗人对社会风气的不满,以及对简单纯粹友谊的向往。

“座既接簪缨,享复与昌歜”描述了宴会的场景,宾客们身着华服,享受着盛宴。然而,诗人却在这样的场合中感到一种淡淡的疏离感。“偶会情即亲,未识气已感”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于真正友情的珍视,即使短暂的相遇也能产生深厚的情感联系。

最后,“惊鳞乐连藻,倦翮媚丛菼”运用自然界的比喻,以鱼儿在水中自由游动、疲倦的鸟儿依恋草丛,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在、远离尘嚣生活的向往。而“既忝末席欢,不饮吾何敢”则表明了诗人虽然身处宴会,但内心更倾向于内心的平静与淡泊,而非外在的热闹与奢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自然景象,展现了诗人对世俗生活态度的转变,以及对真挚友情和内心宁静的追求。

收录诗词(310)

戴良(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云林。通经、史百家暨医、卜、释、老之说。初习举子业,寻弃去,学古文于黄、柳贯、吴莱。学诗于余阙。元顺帝至正十八年,朱元璋取金华,召之讲经史。旋授学正。不久逃去。顺帝授以淮南江北等处儒学提举。后避地吴中,依张士诚。见士诚将败,挈家泛海,抵登、莱。欲行归扩廓军,道梗,侨寓昌乐。元亡,南还,变姓名,隐四明山。明太祖物色得之,召至京师,试以文,欲官之,以老疾固辞,忤旨。逾年自杀。良为诗风骨高秀,眷怀宗国,多磊落抑塞之音。有《九灵山房集》

  • 字:叔能
  • 号:九灵山人
  • 籍贯:元明间浦江
  • 生卒年:1317—1383

相关古诗词

留别白沙诸友(其一)

频年接歌笑,谁忍隔音形。

一为寒窭迫,顿忘离别情。

春帆已驾浦,晨鼓亦催程。

可得重相过,同听夜潮声。

形式: 五言律诗

留别白沙诸友(其二)

雨暗长江日,钟动寒城曙。

居人息深阁,游子行多露。

冥冥见烟花,暧暧想云树。

不道绝游从,晨昏自难度。

形式: 古风

和陶渊明杂诗(其四)

天地有常运,阴阳无定端。

夏虫时不永,安睹岁月迁。

嗟我在世中,倏忽已华颠。

何能得仙诀,拾取朝霞餐。

蓬莱去此近,欲往无由缘。

从今弃诸事,尽付悟真篇。

形式: 古风

和陶渊明杂诗(其五)

秦灰未遽冷,于古何所稽。

前行有衢路,往往变岩崖。

我来一问津,感叹伤人怀。

是道在天地,大可六合弥。

诸儒拾煨烬,破裂日愈离。

遂令高世才,放荡莫控羁。

时无洛中叟,此事谅终亏。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