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倪谦所作的《和韩都宪诗(其二)》。诗中,作者以鲜明的对比和生动的比喻,表达了对权奸的谴责和对无辜者的同情。首句“肯为权奸启倖门”揭示了奸佞小人为了私利而开方便之门的丑态,接着“祸机阴中只声吞”暗指受害者的无声反抗和背后的冤屈。诗人以“南冠独受羁囚苦”形象描绘了被囚禁者的苦难,用“东海谁明孝妇冤”呼吁公正,暗示孝妇的冤情未被人知晓。
“直道不容还似柳”进一步强调正直之人因直言不讳而遭受压制,如同柔弱的柳枝难以抵挡风雨。“小才见杀已如盆”则以极端的比喻,表达才子因才华出众而招致杀身之祸的悲惨境遇。最后,“丈人何幸怜枯鲋,呴沫时沾勺水恩”借用“涸辙之鲋”的典故,感激有人能像对待濒死的鱼儿一样,给予微薄但珍贵的同情和援手。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犀利,通过强烈的对比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社会不公的批判和对正义的呼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