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其九)听陈元举琴

树色冥濛,山烟暮、鸟归日落。

凭阑处、眼空宇宙,心游碧落。

古往今来天地里,人间那有扬州鹤。

幸而今、天付与青山,甘寥寞。好花木,多岩壑。

得萧散,耐淡泊。把他人比并,我还不错。

一曲瑶琴知此意,从前心事都忘却。

况新秋、不饮更何时,何时乐。

形式: 词牌: 满江红

翻译

树木颜色深沉,傍晚山间烟雾缭绕,鸟儿归巢,太阳西下。
倚靠栏杆,眼前是无尽的宇宙,心中畅游在碧蓝的天空。
自古至今,天地之间,人间哪里还能见到扬州的白鹤呢?
如今,上天赐予我这青山,我甘愿忍受寂寞。这里有美丽的花草和众多的山谷。
能享受这份宁静,能适应平淡的生活。相比他人,我觉得自己还算不错。
一曲瑶琴声中,我明白了这份情感,过去的忧虑都已忘怀。
更何况是新秋时节,如果不饮酒,又何时能找到快乐呢?

注释

冥濛:模糊不清,幽深。
暮:傍晚。
凭阑:倚靠栏杆。
心游碧落:心中驰骋于蓝天之上。
扬州鹤:传说中的长寿仙鹤,象征稀世之物。
甘寥寞:甘愿忍受寂寞。
岩壑:岩石和山谷。
萧散:闲适,散淡。
淡泊:清静,不追求名利。
心事:内心的情感或忧虑。
新秋:初秋。
何时乐:何时才能找到快乐。

鉴赏

这首《满江红·听陈元举琴》是宋代道士葛长庚的作品,以自然景色和琴声为引,抒发了作者超然物外的心境。开篇描绘了一幅傍晚山景图,"树色冥濛,山烟暮、鸟归日落",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寂寥的氛围。词人倚栏远望,感叹宇宙之大,内心却悠然神游于碧空之上,流露出对自由无拘的向往。

接着,词人借"古往今来天地里,人间那有扬州鹤"表达对世事变迁的淡然态度,认为在历史长河中,个人如过客般微不足道,唯有大自然的青山依旧,他甘愿选择孤独与清静。"好花木,多岩壑"进一步强调了自然之美,而"萧散"与"淡泊"则揭示了词人的生活态度和心境。

在琴声的引导下,词人感到心灵得到了共鸣,"一曲瑶琴知此意,从前心事都忘却",表明音乐能洗涤心灵,让他忘却过往的烦恼。最后,他以新秋的到来为背景,表达出对及时行乐的渴望,"况新秋、不饮更何时,何时乐",体现出词人豁达的生活哲学。

总的来说,这首词通过写景、抒怀和对音乐的感悟,展现了葛长庚超脱尘世、追求自然与内心的宁静,以及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享受。

收录诗词(134)

葛长庚(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名,世称紫清先生。书法善篆、隶、草,其草书如龙蛇飞动;画艺特长竹石、人物,所画梅竹、人物形象逼真;又工于诗词,文词清亮高绝,其七绝诗《早春》被收入传统蒙学经典《千家诗》。所著《道德宝章》(又称《老子注》),文简辞古,玄奥绝伦,独树一帜,被收入《四库全书》。其他著作有《海琼集》、《金华冲碧丹经秘旨》、《海琼白真人语录》、《罗浮山志》、《海琼白玉蟾先生文集》等。是海南历史上第一位在全国有影响的文化名人

  • 籍贯:北宋琼管安抚司琼山县五原都显屋上村(今海南省琼山县石山镇典读村)
  • 生卒年:1134~1229

相关古诗词

满江红(其八)咏白莲

昨夜姮娥,游洞府、醉归天阙。

缘底事、玉簪坠地,水神不说。

持向水晶宫里去,晓来捧出将饶舌。

被薰风、吹作满天香,谁分别。芳而润,清且洁。

白似玉,寒于雪。想玉皇后苑,应无此物。

只得赋诗空赏叹,教人不敢轻攀折。

笑李粗、梅瘦不如他,真奇绝。

形式: 词牌: 满江红

满江红(其十二)赠豫章尼黄心大师尝为官妓

豆蔻丁香,待则甚、如今休也。

争知道、本来面目,风光洒洒。

底事到头鸾凤侣,不如躲脱鸳鸯社。

好说与、几个正迷人,休嗟讶。纱窗外,梅花下。

酒醒也,教人怕。把翠云剪却,缁衣披挂。

柳翠已参弥勒了,赵州要勘台山话。

想而今、心似白芙蕖,无人画。

形式: 词牌: 满江红

满江红(其十一)

钧天高处,元自有、琼楼玉阙。

又那更、九霞隐映,五云斗绝。

八面玲珑光不夜,四围晃耀寒如月。

有广寒、宫殿隐姮娥,冰壶洁。飘飘去,天风冽。

星河外,花飞雪。见三千神女,尊前一阕。

来到人间浑似梦,未能归去空悲咽。

问仙都、此去几由旬,归心热。

形式: 词牌: 满江红

满江红(其一)别鹤林

明日如今,我已是、天涯行客。

相别后、麻姑山上,齐云亭侧。

几个黄昏劳怅想,几宵皓月遥思忆。

与二仙、不但此今生,皆畴昔。频到此,欢无极。

今去也,来无的。念浪萍风絮,东西南北。

七八年中相契密,三千里外来将息。

怅金丹、未就玉天辽,还凄恻。

形式: 词牌: 满江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