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以鹦鹉和孔颖达为喻,表达对言论受限和学术遭累的感慨。首句“鹦鹉囚于舌”形象地描绘了鹦鹉因被束缚而无法自由表达的情景,暗示了诗人对于言论自由的渴望。次句“正平累于赋”则暗指作者桑悦自己因为文学创作(赋)而受到牵累,可能指的是仕途或思想上的束缚。
接下来,“琐笼知暗哂”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囚禁的压抑,暗示了对繁琐规则或环境的不满。“能言君再误”则表达了对那些看似能言善辩,实则可能导致他人不幸的人的批评,认为他们的言论可能带来误导。
最后两句“不见孔颖达,善讲伏深祸”借孔颖达的故事,表明即使像孔颖达这样博学的人,如果讲解不慎也可能招致灾祸,以此警示后人要谨慎发言,以免陷入困境。结尾“皇天祚圣明,儒绅纵高步”则寄希望于上天保佑圣明的时代,呼吁儒者在言论中保持明智,谨慎前行。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深刻,语言含蓄,表达了作者对个人境遇的感慨以及对社会现象的观察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