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二十三日保和殿策试

英雄难尽网罗收,聊藉文章作应求。

五色卿云谁载笔,九重清禁孰前筹。

花因向日无凡艳,水到朝宗少细流。

亦识山林佳趣永,春风曷似凤池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四月二十三日保和殿策试》由清代诗人金朝觐所作,通过对保和殿策试场景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科举制度的独特见解与感慨。

首联“英雄难尽网罗收,聊藉文章作应求”,开篇即以“网罗”比喻选拔人才的科举制度,指出英雄才士难以尽数被网罗,只能通过文章来寻求展示才华的机会。这里既表达了对人才选拔机制的无奈,也暗含了对文人通过文章展现自我价值的肯定。

颔联“五色卿云谁载笔,九重清禁孰前筹”,运用“五色卿云”象征朝廷的祥瑞与尊贵,“九重清禁”则指皇宫深邃,暗示策试的庄重与权威。此联提出疑问,谁能为这盛大的仪式撰写记录?谁又能在此前筹划一切?表达了对策试过程的敬畏与对策划者的敬意。

颈联“花因向日无凡艳,水到朝宗少细流”,以自然景象为喻,将策试比作向日之花,虽无平凡之艳丽,却因追求光明而独具魅力;将考生比作朝宗之水,虽少细微之流,却汇聚成江海,最终达到目标。这里赞美了策试中考生的专注与执着,以及他们追求卓越的决心。

尾联“亦识山林佳趣永,春风曷似凤池头”,转而表达对山林自然之美的向往,以及对科举制度中官场生活的反思。春风虽美,但不如山林中的宁静与自由。这里既有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也有对官场生活的一种隐晦批评,体现了诗人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反映了清代科举制度的盛况,还蕴含了诗人对人才选拔、个人价值、自然与官场生活的独特见解,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收录诗词(501)

金朝觐(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归里吟

宽閒负担爱山林,同是君王造就深。

鞅掌未谙他日事,读书讵负少年心。

慈恩塔影云间矗,长乐钟声梦里寻。

依旧芸窗公案在,春风秋月助清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抵里后寄留都诸同志

微雨莺声御柳新,飞花流水曲江春。

君王许作归田计,文字难为造福神。

东国怀思空近日,北堂称寿慰慈亲。

大罗天上分明在,一觉游仙梦未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蠹鱼吟

蠹鱼力破万千卷,幻身脉望人未知。

仙窟已逢三度劫,绵绵化为长命丝。

芸香佩服莫相避,其如臭味无差池。

盘屈偃伏似龙蛰,夜深太乙来下窥。

驱使丁甲穿壁去,砚池涓滴甘霖施。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寄缪梅澥二首(其一)

主人爱我累千觞,赠我珍珠字数行。

相剑不逢雷焕子,弹琴谁遇蔡中郎。

中年哀乐频搔首,往日莺花只断肠。

聊为鸡声一兴舞,晨星三五在东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