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正公书伯夷颂并扎卷

退之尝作《伯夷颂》,纲常更为文章重。

小范老子翰墨香,吹醒首阳千古梦。

尔来宇宙三百年,劫灰不坏宁非天。

姑苏李侯贤太守,为将手泽归云玄。

因忆右军修禊叙,智永藏之固其所。

今比萧翼谁贤愚,豪夺何如能乐与。

君子于物不留意,好德终然胜好古。

剑许徐君自有心,书还孔氏非无故。

粟可不食国可辞,较之一纸真毫釐。

闻风廉立遽如许,信哉圣人百世师。

西山之薇何独美,向微二子一草耳。

东海鲁连死犹生,中书冯道生犹死。

承平文献传至今,品题先后如盍簪。

就中何人合愧死,九锡不是夷齐心。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由宋末元初诗人汤炳龙所作,名为《范文正公书伯夷颂并扎卷》。诗中借范仲淹书写《伯夷颂》之事,探讨了道德与文章、权势与品德之间的关系。

首句“退之尝作《伯夷颂》,纲常更为文章重”,以韩愈作《伯夷颂》为例,强调道德在文章中的重要性。接着,“小范老子翰墨香,吹醒首阳千古梦”赞美范仲淹的书法之美,仿佛唤醒了首阳山上的伯夷与叔齐的千年梦想。

“尔来宇宙三百年,劫灰不坏宁非天”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但道德与文章的价值却如同天长地久,不可磨灭。“姑苏李侯贤太守,为将手泽归云玄”则提到地方官员李侯对文化事业的贡献,将墨迹归于云玄,寓意其价值深远。

“因忆右军修禊叙,智永藏之固其所”引用王羲之与智永的故事,强调珍藏经典的重要性。“今比萧翼谁贤愚,豪夺何如能乐与”通过对比,批评那些为了获取而不惜手段的行为,倡导以乐与他人共享知识的态度。

“君子于物不留意,好德终然胜好古”指出真正的君子不会过于执着于物质或古物,而是更看重品德。“剑许徐君自有心,书还孔氏非无故”通过典故,进一步阐述了忠诚与归还的重要性。

“粟可不食国可辞,较之一纸真毫釐”强调了道德与物质的相对价值,认为道德的坚守远比物质财富更为重要。“闻风廉立遽如许,信哉圣人百世师”赞扬了廉洁自律的品质,将其视为圣人的典范。

最后,“西山之薇何独美,向微二子一草耳”通过比喻,赞美了伯夷与叔齐的高尚品德,认为他们的行为如同西山之薇,独特而美丽。“东海鲁连死犹生,中书冯道生犹死”通过对比鲁连与冯道的事迹,强调了生死与道德的关系。“承平文献传至今,品题先后如盍簪”总结了历史上的道德典范如何流传至今,品评人物如同佩戴簪子般重要。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典故和生动的比喻,深刻探讨了道德、文章、权力与个人品质之间的关系,以及历史人物对后世的影响,展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和对道德价值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14)

汤炳龙(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白海青

皂雕赤鹘世纷纷,羽翮何如白线纹。

东海飞来一片雪,西风透入万重云。

老拳独击顽鹅恼,俊目宁看狡兔群。

玉食所需谁可得,夜来丹诏赐元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绣毬花

谁掷流苏满小园,无心花萼密相联。

唐宫玉蝶团风软,后土琼花簇月圆。

妖态欲来裍上舞,异香宜在帐中悬。

试看有物浑成处,如在东风太素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题水晶宫道人瓮牖图

一从辞宰粟,饥饿隐空山。

货殖门前客,先生不启关。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删]韵

题姚静斋女柔德一日三刲股救其兄云

女生他人妇,兄死谁养亲。

刲股与紾臂,孰仁孰不仁。

形式: 五言绝句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