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充满哀愁与自然之美的画面。首句“可怜人去更楼空”,以“可怜”二字开篇,表达了诗人对某人的离去感到深深的惋惜和悲痛,而“更楼空”则暗示了这种情感的孤独与凄凉。接着,“倘许黔娄怨谢公”,通过典故的引用,将个人的情感与历史人物的遭遇相联系,表达了对逝去时光和美好事物的怀念与哀悼。
“大块文章烟景里,众人歌哭水声中”两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广阔的世界比作一篇浩瀚的文章,其中蕴含着自然的烟云景色,人们在水声中或歌或哭,展现了生命的多样性和情感的复杂性。这里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隐含了对人生百态的感慨。
“曾相识燕呢喃语,剩手栽花寂寞红”则通过具体的场景描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曾经与燕子有过交流,现在却只剩下独自栽种的花朵在寂寞中绽放,红艳却无人欣赏。这一对比,不仅体现了物是人非的哀伤,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
最后,“早悟无生无住理,买舟悔不小湖东”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本质的深刻领悟。意识到一切皆无常,生命如同浮萍,无法长久停留。因此,对于过去的某些决定,如买舟前往湖东,现在看来似乎有些后悔,但这种后悔中也包含了对生命短暂与无常的深刻理解。整首诗在哀愁与哲思之间找到了平衡,既表达了对逝去的美好事物的怀念,又展现了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