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避风善阐台,极目见藤越。
悲哉古与今,依然烟与月。
自我居震旦,翊卫类夔契。
伊昔颈皇运,艰难仰忠烈。
不觉岁云暮,感极星回节。
元昶同一心,子孙堪贻厥。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上避风台所见之景象和内心的感慨。"避风善阐台,极目见藤越"表达了诗人选择一个能够避开世俗纷争的高处,从这个位置可以远眺到很远的地方,看到了连绵不断的藤蔓,这里的“藤越”可能指的是自然界中藤蔓交织的景象,体现出一种超脱与宁静。
"悲哉古与今,依然烟与月"则流露出诗人对历史变迁和世事无常的感慨。这里的“烟与月”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轮回,即便是古代与现代,依旧有着无法改变的自然规律。
"自我居震旦,翊卫类夔契"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所处时代的认识。“震旦”指东方,也就是中国,而“翊卫类夔契”则形容了一种守护和谐之美的境界,这里可能是将自然界与社会秩序相比较,展现出一种理想中的和谐状态。
"伊昔颈皇运,艰难仰忠烈"中,“伊昔”往事已矣,"颈皇运"指历史的轮回,而“艰难仰忠烈”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英雄事迹的向往和尊崇之情。
"不觉岁云暮,感极星回节"是诗人的时间感受,"岁云暮"意味着时光飞逝,而“感极星回节”则是在特定的节气中对宇宙运行规律的感慨,可能暗含了对于自然法则和生命有限的沉思。
最后,“元昶同一心,子孙堪贻厥”表达了一种家族或团体间情谊深厚、代代相传的情怀。这里“元昶同一心”可能指的是家族成员或志同道合之人的心灵契合,而“子孙堪贻厥”则是希望这种美好能够流传至后世。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时间、宇宙以及个人情感等多重主题的思考和感慨。
不详
翱翔曾在玉京天,堕落江南路几千。
从事不须轻县宰,满身犹带御炉烟。
徐徐东海出,渐渐上天衢。
此夜一轮满,清光何处无。
来从一叶舟中来,去向百花桥上去。
若到人间扣玉壶,鸳鸯自解分明语。
金刀剪紫绒,与郎作轻履。
愿化双仙凫,飞来入闺里。